【摘 要】文章分析了轉型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應遵循的原則和所面臨的風險,進而提出相應的風險規避對策,以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關鍵詞】轉型期 高等教育 發展模式

轉型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

隨著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成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應遵循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一規律而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從最初以選拔優秀科技人才為主,逐步轉化為以培養大眾化知識人才為主。在社會轉型期到來之際,高等教育在為經濟提供服務的前提下,必然要以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

2.以充分就業為目的

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被世人稱之為“中國特色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辦學模式有國辦和民辦之分,另一方面是教學方面,有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品牌大學,也有高等職業教育,以及正在形成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等。因此,高等教育要以人為本,讓高校學生實現就業,只有按照充分就業這一發展目標創新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才能夠適應轉型期的需要,抵御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

3.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

我國高等教育無論是從國家的政策方針上,還是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上都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高等教育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更要以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來構建發展模式,以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為出發點,徹底摒棄傳統高等教育觀念的影響,堅持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以科學發展觀對待高等教育,制定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統籌兼顧滿足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從而使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具有統籌性。

轉型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存在的風險分析

1.遺留的高等教育傳統發展模式觀念的影響

隨著轉型期的到來,高等教育不但要培養精英人才,還要培養大眾化人才,這就需要高等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都要改變傳統教育發展模式的觀念,用適應社會轉型需要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來武裝自己的思想認識。可惜的是一直在我國高等教育占據主流地位的傳統教育觀念并非立即可以改變,即便國家推出了不少相應的改革政策和制度,但部分高等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仍沿用傳統教育模式,思想觀念的滯后必然對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變產生極大的阻力。遺留的高等教育傳統發展模式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高等教育過于注重學校規模、數量以及學生成績,卻忽視了以人為本、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發展的目的。

2.市場化運行給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帶來的風險

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要求高等教育必須要遵循市場化運行,而市場的不確定性給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高等教育通過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向社會輸出人力資源與科研成果,同時也從社會獲取發展的動力資源,而市場化運行使高等教育資源也隨之流動起來,尤其是民辦高校的教師資源更是隨著市場的運行而不斷變化,可見市場化運行給高等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管理體制對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影響

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一直沿用的是中央集權的管理方式,國辦高等院校都是以政府行政式管理為主,高等院校自身缺少自主權,這就造成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與轉型期市場需求存在矛盾,雖然國家推出多項支持政策,力圖使高等教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從而使高校逐步簡化行政管理權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究上來,最終走向多中心的治理發展模式。

在轉型期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還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中央和地方具有對高校的絕對行政權,是典型的垂直式管理體制,從財政撥款到高校領導任命,從教師評估到職稱定級,從人事管理到專業設置等,這些都是由中央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門決定的。雖然社會上一直在呼吁高校自主辦學,管辦分離,但是就目前發展而言還無法做到,而且各個地區高校與高校之間交流過少,不利于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也對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影響。

轉型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存在風險的應對策略

1.提高全社會對轉型期創新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認識

高等教育要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服務需要,才能使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更加合理,才能有效應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要提高全社會對轉型期創新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認識,一方面要在高校內部開展高等教育目標、發展方針、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宣傳和學習,讓高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都能夠清楚認識到高等教育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主,破除傳統高等教育觀念的制約,以發展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為目標,為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營造全社會對創新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認識氛圍,使進入高考的學生及家長認識到高等教育是培養學生具有專業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大眾化教育,是以人為本為實現充分就業而服務的,無論考入哪所高等院校都要以學習專業和一技之長為前提,以終身教育為出發點,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創新,有效應對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風險。

2.建構多維的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

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以國辦為主,民辦為輔,同時還有獨立院校和中外聯合辦學等,是中國式的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要使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有效規避各種風險,適應市場化運行,就要建構多維的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

首先是橫向建構,要給予國辦高等院校以充分的自主辦學權,在專業設置上能夠根據市場需求來合理規劃專業,在教師資源上能夠立足國內外人才市場,進行教師資源的引進等;要大力支持民辦高校,尤其是具有專業特色的民辦高校需要政策的傾斜;為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還要對獨立院校和中外聯合辦學給予支持,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多的平臺。

其次是縱向發展,要逐步將中等專業學校進行提升,使更多的中專生能夠進入到專科學校學習,同樣要使專科學生進入到應用型本科學校進行學習,增大高等教育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比重。多維的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構建需要政府職能部門、高等院校、民辦高校以及教師、學生,乃至全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加大對轉型升級高校的財政支持,不斷拓展辦學渠道,支持特色專業的橫向與縱向發展,積極與高等教育國際市場對接,引進人才和資金等,這樣才能建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轉型期發展的高等教育模式。

3.增強高等教育發展適應市場的靈活性

高等教育是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改進的,當前應當打破傳統的高等教育地方區域界限,實現高等院校的強強聯合、專業特色優勢共享以及國際化發展等多措并舉的辦學模式。高等教育必須從政策、制度和管理體制上進行改革,讓高等院校擁有自主管理權、辦學權,真正實現政校分離,讓高等院校也走向市場,在競爭中得到完善與發展。

增強辦學的靈活性,還需要高等院校采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進行內部管理,在競爭中使能者上庸者下,優勝劣汰,不斷使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于轉型期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還面臨著來自市場的諸多風險,要靈活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就要從國家、社會、高校本身等多方面入手,適時調整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有效地規避市場風險。

結 語

在轉型期內,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會遇到諸多風險,只有充分了解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發展內涵,運用市場化運行規律,建構多維的轉型期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應對這些風險,建構起一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確保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立國:《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模式的轉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2]鄭文、陳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多維特色》,《中國模式探索》2012年第7期。

[3]隋勇、秦波:《我國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的背景與問題芻議》,《中國教育學刊》2014年第S3期。

[4]伍宸、洪成文:《論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型——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現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7期。

[5]文庠:《風險與規避: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轉型》,《江蘇高教》2011年第3期。

[6]許曉輝、高光琪、張優:《轉型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存在的風險與規避策略》,《現代教育管理》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