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開發路徑探析
作者:李云歌 榆林學院 陜西榆林
發布時間:2018-07-31 16:12: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藝術設計的靈魂在于創造性思維,進入21世紀以來,人才的寶貴性愈發凸顯,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則以創造性思維的開發為核心。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開發其創造性思維已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文章從創造性思維的品質與特征出發,基于對藝術設計教學現狀的分析,探尋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路徑,以期實現對學生新穎、獨特的藝術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 創造性思維 思維培養與開發
當今,不管是本科藝術設計教學,還是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學;不管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現代多媒體教學模式,都以對設計中操作技能的傳授為側重點,強調設計的程序方法與過程特征,力求對怎樣“做”設計的問題予以解決。而這一過程中,對學生如何“想”設計,如何“思考”設計,如何“進入”設計有所忽略,即使一些教師關注到該問題,他們在訓練學生時也難以制訂出完整的辦法,并欠缺針對性。這導致很多學生在設計時只會“做”不會“想”,只會“抄”不會“創”。因此,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開發成為藝術設計教學的關鍵環節,這一工作的高效完成既依賴思維的訓練,又取決于想象空間的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已成為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在創造性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創造性思維的品質與特征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對傳統思維習慣予以突破,采用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相應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常會讓人產生獨特的見解,作出大膽的決策,最終收獲難以預料的效果。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它是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觀察與思考,將其培養為具有創新思維人才的關鍵。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提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艱巨,人腦優于電腦(計算機)的關鍵點在于人腦具有強大的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這是任何一臺電腦都不具備的。其實,創造性并非天才的專屬品,它可以出現在人的后天努力中,表現為以下品質與特征。
1.新穎性
即對刺激作出的與尋常情況不同的反應,在思維展開的過程中對以往的傳統與舊有習慣予以打破,解放思想、積極創新,不墨守成規,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的挖掘、更新,能綜合以往經驗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所以,創造性思維有利于人發現新知識與新領域。在創造性思維中,創新難能可貴,它們在思路的選擇與技巧上有著本質及內在的聯系,以此為基礎能結出大膽而新穎、社會價值極高的創新性思維果實。
2.靈活性
即在思維過程中對傳統而又單一的思想觀念束縛予以擺脫,擴展思路、發散思維,全方位且多方面地提出具體問題,自由且海闊天空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要求思考者跳出現成的思維軌跡,創新思考的角度與方式,尋找更加豐富的解答。
3.聯動性
即當看到某種現象時可以向縱深思考,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尋找與挖掘;或者轉換思維的方式,以一種逆向式思考發現某種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反面進行深思;或是橫向思考,通過某一現象產生對其他相關事物的聯想。聯動性的本質與特征在創造性思維中表現為由表及里、由小到大、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創造性思維的新穎性、靈活性與聯動性并非獨立存在,它們在思維的運用中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缺一不可。其中,思維的靈活性體現在思考方式的聯動性上,它在解決問題時更加容易形成新穎而又獨特的見解。
當前藝術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技輕道
這是藝術設計受到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現階段,社會中仍有一部分人對藝術設計存在偏見,認為這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雖然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經開設了藝術設計這一門課程,國家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也高度重視,但各大院校藝術設計課堂中的問題仍是層出不窮,其中以注重就業而非注重藝術創造本身這一問題最為嚴重。藝術設計教學課程開展中過多地強調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認為就業率是藝術設計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工作室教學模式”比較流行,教師有時會接一些作品的設計項目,他們會安排自己的學生進行項目設計,然后根據作品的完成質量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果。基于這一教學模式,學生會過于看重實際技能訓練,進入市場后他們可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好的“美工”或“技工”,但理論知識的欠缺導致他們并不能清楚地說出藝術的起源與發展,無法分辨美術史與藝術史,無法真正說出自己為什么要做該設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校只強調就業而忽略了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學生必然難以成為真正的藝術創作者。
2.缺少理論教學
當前,各院校藝術設計課堂中的理論課程十分少,通常只有36個學時,且分支不同的學科課程大體一致,欠缺針對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會比較淺顯,不去挖掘深層意義,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學到藝術的精髓,他們充其量只能對課程有一個大致了解,無法做到深入把握與取其精華,更加談不上在實際的藝術設計中對這些精華予以運用。作為一門處于時代前沿的學科,藝術設計課程的設計理念應與人類的需求相伴,不斷變化。然而,目前藝術設計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相對陳舊,缺少對當今社會最流行、最尖端藝術元素的捕捉與認識,針對藝術設計提出的一些問題也無法形成新的認識,難以與時代共同進步。舉例而言,當前藝術設計教學中設計史教材依舊以西方中心主義為主導,缺少對當前設計現狀與今后設計領域發展趨勢的把握與預測。總體而言,當前藝術設計教學存在課時少、內容陳舊等問題,無法滿足教育應與時俱進的要求。
創造性思維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開發路徑
1.引導學生深入認識藝術設計,激發其學習興趣
傳統的藝術創作傾向于個人情感訴求,設計出的作品常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創作者無需考慮作品的社會功能性,他們在作品中傳達的是自身思想與精神的追求。與之不同,藝術設計對人類社會的文明走向予以體現,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在人與人、人與商業社會之間的交流及互動中發揮紐帶連接作用。藝術設計基于客觀物體,對藝術與科學予以綜合,涉及美學、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學、三維構成學等眾多學科知識。除了藝術性之外,藝術設計還具有一定功能性、實用性與專業性,它以“感官”作為溝通與表現形式,經多種方式創作,對相關想法與訊息進行傳達,以對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其本質教育目的所在。
因此,藝術設計的初期教學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與收集身邊各類信息資料,整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及關注度,做到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開始,將其過程逐漸轉化為一種興趣,以濃厚的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對此,教師要清晰地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營造愉悅、輕松、充滿激情碰撞的良好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提供可視聽的資料,以擴寬他們的思維與視野,為今后學習奠定可靠基礎。
2.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本質上看,藝術設計其實就是一種由大腦思維進行支配的構思、計劃與實施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動腦極為關鍵,動手則只是對動腦活動所做的體現與反饋。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應采取多種思維訓練方法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注重對他們創造力與思維潛力的挖掘。同時,教師還應對以前的條條框框予以打破,以全新觀念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他們從整體出發,會進行縱橫、交叉式思考與創造的能力。例如,可打散、分解舊有模式,尋找聯系紐帶,再以新形式進行整合與綜合,體驗新觀念下的新感覺,或進行反常規思維設計的課題構想等,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訓練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3.加強學生課內外的文化修養,提升其綜合素質
文化修養是對綜合素質及能力的體現,學生文化修養的提升是其藝術靈感積累與培養、思維創造能力激發與增強的必由之路。藝術設計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提倡學生對古今中外文史書籍的豐富閱讀,對其文化品味予以提升。結合個人興趣與條件,學生可以用網絡查閱或圖書館借閱的形式實現博聞強記、飽覽群書的目的。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與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培養靈感、積累經驗并不斷更新思維。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借鑒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柯山:《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我院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培養》,《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第125-127頁。
[2]包格日樂吐、張春梅:《論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基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第96-98頁。
[3]張來源:《淺談藝術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藝術教育》2008年第8期,第147-14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