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體開放式”教學是在高校現代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的,是高校教育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高校思政課教學一直在持續進行改革,但仍改不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學生倦怠成了思政課改革面臨的難題。“群體開放式”給高校思政課堂帶來的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角色的轉變,是高校思政課堂改革的振奮劑。本文試從“群體開放式”教學特點出發,以“問題互動及分組討論”為重點,進行“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 “群體開放式” 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源于科恩1969年提出的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和“開放課堂模式”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模式,也包括斯皮羅1992年創建的“隨機通達教學”和“情境性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式強調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征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催化劑”和“助產士”。“群體開放式”教學能夠將群體動力和個體、群體的互動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自覺的自然過程中增長知識,形成良好品格。

“群體開放式”教學的意義

1.“群體開放式”教學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

“群體開放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這種教學理念從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師生關系等方面,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高校教育現代化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媒介現代化的基礎上,更需要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群體開放式”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開放式教學雖然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仍然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引導和啟發作用,“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對高校的師資水平要求更高,尤其是綜合素質。在開放式教學情境中,怎樣正確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對開放式問題的答案進行有效評價等,都是對高校教師開放式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時,開放式教學賦予了高校教師更多的創新空間,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自身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時俱進地學習,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促使高校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經驗及教學研究能力。

3.“群體開放式”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開放式教學不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增強能力,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高校的通識教育和精英教育一直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兩個主要方面,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而精英教育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個性化程度也就越高。開放式教學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將更適合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帶入課堂,為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個性和諧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4.“群體開放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時效性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開放式教學以學生為主,注重課堂過程性,能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課堂過程的開放性更易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開放式的問題探討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高校思政課“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內涵

1.“群體開放式”教學原則

(1)科學設置問題

高校思政課根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問題進行科學的設置,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安排時,將每個章節制作成相互關聯的專題,并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綜合到每個章節的教材內容中去。首先,課堂教學開始前就把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在預習階段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問題,讓他們做足課堂上進行交換觀點和思想的準備。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問題設置時,要關注學生原有知識水平,要將問題與時代性相結合,將問題集中在學生有體驗或體會的社會事件實例上來。其次,設置問題要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難度與當前的思政教學內容相符,注重問題之間的關聯性,突出高校思政知識的系統性。再次,問題的綜合性是開放式課堂所關注的,綜合性越高學生越能夠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認識問題,應用多方面的知識理論來闡釋自己的思想。科學設置問題的方式讓高校教師在“群體開放式”課堂上,能夠將問題控制在教學范圍內的同時,拓展大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2)師生積極互動

高校思政課師生互動大多采用分組討論、發言等方式,教師以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并把問題作為思政知識的載體,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小組分組和分工都由學生自主決定,代表進行總結發言,小組成員補充發言,成員之間自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學生對問題的詮釋比較全面時,教師可以控制問題討論的節奏,將討論暫停,進行總結。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以隨時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開放式教學的核心。通過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學生主動提問可以提高知識的接受度,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有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以及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在開放式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式,小組討論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發言,并充分利用教材、教案等對知識進行闡述,輔助學生解決問題。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要提高,對互動中的不當言行或者錯誤言論要及時加以糾正,以便開放式互動能良性發展。

(3)創新成績評比

教學反饋是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必要方式,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鼓勵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正確的點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良性發展更為重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的增長,他們還有獲得關注和贊同的心理需求,教師在進行成績評定時,還應適時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開放式課堂上,以分組討論的成績評定為例,小組學生共同擁有小組分,發言的學生教師可以當場給出評分,并計入考核表中,教師在小組討論教學監管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每個小組的問題數量和回答時間要基本一致,再根據回答問題的質量酌情評分和點評。

2.“群體開放式”教學實施形式

(1)自由分組和自由搭配

高校思政課堂實行大班制,人數一般在100人左右,并且是不同專業的合班授課。各學生專業背景不同,知識基礎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取向。因此,開放式課堂上就適合采用自由分組搭配,但是鑒于課堂上的“專業抱團”現象,教師適當將每個小組的男女生比例調配均勻,在合適的比例范圍內進行自由分組,充分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更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各專業的班干部對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性格特征比較了解,可以在學生自由分組的基礎上進行異質搭配,增強學習共同體的內聚力和歸屬感。所謂異質搭配指的是小組的男女比例、基礎好與基礎差的、性格內向和外向的比例適當。在自由分組的基礎上,還可以采用部分調配和自愿換組來實現最終的自由搭配。

(2)小組成員的人數確定和組織管理

高校思政課堂一般設在大型的階梯教室,從座位結構來看,一般100人左右的班級分成8個小組最為合適,分組數量要考慮到教師的點評和課堂時間的控制,較為復雜的問題8個人一起探討,最后形成總結發言。在8人小組確定下來后,各小組成員不能隨意更換座位,教師安排小組討論分工情況表,并將每個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內部評分,作為最終小組成員個人評分的參考。但要注意分組和發言的公正性,教師可以安排專門的監督人員,在課堂規定的紀律范圍內,對各小組的交流進行有效監督,包括資料和信息來源是否超出課堂規定范圍,是否有用手機查找答案等違規行為。

(3)學習評價要公開化、多樣化

學習評價是“群體開放式”課堂的反饋環節,是對分組討論的最終教學評分,是學生最為關注的環節,也是決定開放式教學效果重要的一環。恰當、及時的評價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良好手段。評價標準要公開,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明確自己應該遵循怎樣的標準。評價標準還要多樣化,學生的課堂表現不僅僅是獲得新的知識點,還有心理層面獲得關注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對積極發言和互動頻繁的學生進行加分和表揚,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滿足感。

參考文獻:

[1]蔡楊波、任鵬《高校思政課“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究——以課內“問題互動及分組討論”為視角》,《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第136-138頁。

[2]王芬:《高校思政課“群體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究》,《創新教育》2016年第7期,第140頁。

[3]陳連軍:《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引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4期,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