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對策的探究
作者:劉利鑫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 陜西渭南
發布時間:2018-07-24 16:04: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社會前進的精神旗幟。大學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主體,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本文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結合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原則,通過創建和諧校園文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構建網絡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教育對策,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和內化工作。
【關鍵詞】網絡時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項目(項目編號:KY2016-55)。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立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尤其是在當前網絡全球化的時代下,各種價值觀充斥人們的頭腦,應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對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起著決定作用,而大學生又處于青春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因此,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教育非常重要。那么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怎樣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所在。
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本次研究采用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向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2014級、2015級、2016級三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總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問卷169份,有效問卷157份,占總體問卷的87.2%,其中男102名,女55名;一年級35名,二年級48名,三年級74名。共含城鎮學生18名,農村學生139名;共青團員152名,中共黨員4名,少數民族1名。考慮到性別、年級、專業、城鄉、政治面貌、民族等因素對研究總體的影響,將收集到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總體情況處于中等水平。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認同上,有76.2%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比較實用,能夠接受”;有4.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比較虛,不實用,很空洞,學起來比較乏味”;有16.3%的學生感到“說不清楚”。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式認同上,有65.4%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容易接受”;有7.6%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比較落后”;有27%的學生說“自己也不是很關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進行提問時,有34.6%的學生能夠完全說出;有51.2%的學生能夠說出12字~18字;有12.4%的學生能夠說出8字~12字;有1.8%的學生僅說出2個字。由此可見,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對策
1.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是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重要條件
和諧校園文化的價值取向就是“和諧”,主要是倡導、傳播、實施和諧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的具體實踐和體現。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進一步深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全面創建更加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增進其影響力。以校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創建優良的治學環境。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校風建設,學校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文明、整潔的,有利于學習的高雅環境。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還要特別重視一些標志性的建設,例如校訓、校園內的雕塑、文物景點、宣傳欄等,這些都會在無形之中對人起著凝聚、熏陶和教化的獨特作用。
(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以校園為空間、學生為主體、課外活動為主要形式,來陶冶學生思想情操的群體文化活動。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各類學術講座、報告會、演講比賽、征文展覽、知識競賽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重視第二課堂建設,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進行音樂、舞蹈匯報演出;舉辦書法、攝影、音樂欣賞、影視欣賞、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使學生輕松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是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關鍵所在
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課和各門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體系中,使其入腦入心,讓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滋潤學生的心靈土壤,深入他們的內心,從而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1)積極創新教材、教師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方法,充分挖掘各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教學資源,有效增強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2)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團結一心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系統融入教材編寫、課程教學和考試評價當中,作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考核。
(3)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中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在熟知課程性質、課程目的、課程體系、章節內容、社會熱點、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編寫課程教案、輔導讀物等,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
(4)開設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選修課和深受學生歡迎的公開課,邀請黨政干部、科技精英、創業先鋒等走進課堂,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5)在教學樓、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所培育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氛圍,引導各學科教師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
3.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重要保障
(1)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專題調研。社會調查、專題調研能幫助和豐富學生對國情的感性認識,使之受到形勢政策教育。社會實踐管理協調機構可根據當前的形勢,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擬定一些調研課題,比如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老年人的贍養問題、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城鄉的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問題等。大學生要想很好地完成這些課題,就必須到實地去進行社會調查和考察,在深入了解和調查情況的過程中,體驗社會生活,了解國情、民情,激發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開展科技咨詢和技術服務活動。在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和組織下,大三學生開展以技術服務、頂崗實習、創新創業等實踐形式為主的活動。比如開展與服務社會相關的理論宣傳、居民服務咨詢、旅游咨詢,以及公關活動策劃、電腦維修、醫療服務、法律援助、環境保護宣傳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大學生既為社會作出了貢獻,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3)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特殊學校、社區服務站等為特困群體奉獻愛心、提供服務,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4.建設網絡教育平臺,是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重要渠道
(1)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是提高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加強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硬件主要指布線工作站、服務器、交換機等平臺建設。其次,要加強教學軟件的建設。對于教學軟件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利用高校自身的各種優勢,自主設計特色應用系統;②要加強網上教學軟件建設。比如,藍墨云端課程建設,都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加強網上教學軟件建設。③加強校園網絡管理人員培訓,提高他們利用校園網開展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工作的能力。
(2)加強教育主題網站和網頁建設,積極開展網絡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必須在網站和網頁建設上多下工夫,積極拓展網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陣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網站建設,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和下載有關學習資料。
(3)加強網絡核心價值觀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教育主動權。結合大學生喜歡瀏覽網頁這一特點,應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網絡建設中。因此,必須建立一支有組織、有能力的教育管理隊伍,學校應該加強院系網絡教育管理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既要有思想,又要能熟練地進行網絡操作;既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又具有一定的網絡技術,在專職網絡技術教師的帶領下從事采編、更新、發布、網頁制作、網絡維護等工作,真正起到網絡育人的作用。
(4)加強網絡監控體系建設。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因此,要加強網絡監控和管理,引導學生文明上網,不瀏覽不合法的網址,學校要規范和加強網絡管理和網絡監督,嚴防各種不良信息和灰色信息的傳播,避免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何雅芳:《利用易班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論文聯合庫》2016年。
[2]余良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初探》,《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7年。
[3]周桂霞:《大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研究》,《吉林省教育學報》2014年。
[4]葛瑤:《廣州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調查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5]梁裴:《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及其對策探究》,《廣西大學學報》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