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應充分重視現代職業人文素質教育,以此拓寬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視角和新思路。本文以財經類高職院校為例,以實踐方法論、系統論為基本研究方法,創新構建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的內容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課 職業人文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 文獻標識碼:A

人文是教育的本質內涵,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探索實踐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練一體”的辦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級技術技能人才荒”,但同時凸顯了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質“短板”,表現為心理素質不強、自信心不足;知識面窄、思維發散性不足;職業技能熟練、職業品質不足等。

財經類常見的專業包括市場營銷、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國際貿易、企業管理、統計、財稅等。財經類各種專門人才,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重視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不斷提升大學生職業思維、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態度,無疑是財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時代職責。

財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教學方法論體系

1.實踐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特征不僅在于把感性與理性、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還將歷史與現實、人與自然和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實踐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方法論,也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遵循。

重視職業人文素質培養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特別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方法論,將相關理論教學目標轉化為實踐教學目標并切實履行,進而形成新的更高層次的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在職業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教學中,必須注意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課實踐教學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合。在課程建設、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時間統籌等方面,都應盡量使專業課實踐教學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達到基本同步與協調。二是重視職業人文素質培養的問題意識。財經類職業院校應尤其重視學生的誠信意識、職業紀律與責任、敬業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應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遵從學生認知與素質養成的實踐規律來安排實踐教學的邏輯層次,并可從實踐中主客觀相統一的視角,提煉出若干指向鮮明的新問題。

2.系統論與動態評估法

(1)以系統論為思政課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的體系建構原則

一要統籌安排好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內容與思政課其他實踐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培養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中心地位。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始終從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精神的實踐教學,不能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二要處理好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大體可以將職業人文素質分為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等子系統,子系統之下還可細分。子系統之間既有平行關系,也有遞進關系,呈現了有機系統內部的復雜聯系。以財經類職業人文素質結構為例,作為子系統的職業認知中,必然包含對財經職業道德的認知和對財經法律法規的認知等更細化的系統。同時,正確的職業認知,是形成高尚的財經職業情感的基石,濃厚的財經職業情感,又助推形成堅強的與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的財經職業意志。

三必須充分利用高校所屬地域的外部教育環境,適應環境、創造環境,才能獲得良好效果?!?】換言之,必須重視發揮區域文化育人作用。陜西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財經類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市場傳播效應,致力于打造紅色文化經濟品牌,作為職業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例如,組織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大學生對革命老區進行調查走訪,了解當地的特色農林產品,幫老區群眾打造并經營傳統電商、現代微商等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幫助老區人民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更快地實現小康目標。學生在職業實踐的過程中,準確把握市場經濟脈搏的同時,也歷練了職業營銷素質,豐富了職業實踐經驗。

(2)以動態評估法為思政課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的考核評估原則

動態評估法是指對高校思政課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的評估,應遵循動態原則。這是因為“實踐”既包括現實階段的實踐活動,也內涵了前階段實踐的成果。同時,職業人文素質的內容,也具有隨著職業與職業結構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特性,因而,用動態評估法考查職業人文素質實踐教學的效果,是必然的選擇。

以企業管理專業為例,傳統企業管理行為總是針對某一管理因素實施,決策基本運用直觀的線性思維。而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是與時俱進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統籌各方面需求,因而是發散性思維。傳統企業管理重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現代企業管理注重人的素質、人的協調、人的激勵和人的自控,強調團隊合作和良好的組織氛圍。因此,現代企業管理專業職業人文實踐,就必須重視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集體主義精神、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和塑造,引導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逐步樹立民主管理、團結協作的職業思維,以及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的心理與個性品質,不斷研究并創新管理模式。

3.實事求是,突出實踐教學的特色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本與理論教學同步,大學二、三年級思政課實踐教學基本處于空白狀態?;趯嵤虑笫堑乃伎?,從大學生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需求出發,應該擴大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教學的傳統時空領域,將職業人文的實踐從大學一年級貫穿到三年級,從而做到對學生素質發展引領的不間斷。相應地,要求設置更靈活的實踐教學學時學分體制,同時給予思政課教師更多的教育權利,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以及與付出相對應的更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及獎勵機制。

4.“實際結合”的邊際理論

筆者在多年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總結發現了職業人文實踐教學 “實際結合” 的邊際理論。主要按照與學生職業實際結合緊密程度排序:校本性素材和場所—本土性素材和場所—國內非本土性素材和場所—國外素材和場所。序位越在前的素材和場所運用在職業人文實踐教學中的邊際效用越大,按照該排序選取職業人文實踐素材場所,序位在前的權重較高。該理論特別突出本?,F有師生及畢業生的職業精神、職業生涯與事跡素材,重視運用切合大學生及高職院校實際,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素材場所。實踐表明,學生對與自身實際結合愈緊密的實踐教學素材場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與關注,就能夠收獲具有實效性的職業人文素質培養效果。

財經類高職院校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總結多年的職業人文實踐教學經驗,遵從“知”“情”“意”的認知與心理發展規律,筆者認為財經類高職院校學生三年的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

大學一年級,構筑認知基礎,從職業基本認知到職業法規的學習,再深入到對職業道德的把握。職業認知包括:財經職業認知、財經職員認知、財經團體認知。職業法規主要有:普通職業法規、財經職業法規。職業道德包含:普通職業道德、財經職業道德。

大學二年級,形成職業情感,鍛造職業精神。第一步,在認知的基礎上,升華形成職業情感。大二職業情感實踐包含職業認同感、職業榮譽感、職業敬業感。第二步,從職業情感中鍛造出職業精神,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

大學三年級,將職業精神凝聚為職業意志,繼而促進職業發展。大三職業意志的實踐內容包括職業堅持力和職業進取力。最后,在大學階段的職業人文實踐以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角色轉換等職業發展為落腳點。

同時,在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中,應充分汲取國學精粹,豐富深化高職高專思政課職業人文實踐的內涵,凸顯中國特色。可以精選與國學相關內容,將傳統國學精粹與現代職業人文內涵精準對接,力求充分發揮國學對于現代職業人文教育的積極作用,從而使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職業人文實踐教學,具有更加鮮明和突出的中國特色,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的培養需求。

參考文獻:

[1]朱有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2]徐亞寧、唐立國:《系統論視域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的體系化建設》,《改革與開放》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