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類教育改革的成效不僅影響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更對未來教育教學改革影響深遠,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及綜合素質方面傾注較少,導致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了一名好學生,而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技術人才,這也是目前高職教學改革的難點問題。本文主要以高職語文教學為例,突出高職語文教學對于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結合筆者實踐和研究經驗,分析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提升高職語文教學水平,培養一批能夠勝任未來職業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職業素養 高職 語文教學 改革

職業素養及高職語文教學

1.職業素養

(1)職業素養內涵。職業素養是指勞動者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基本品質和基礎條件,是職業需求、行業規范在勞動者身上的具體表現,它是衡量勞動者對職業的態度和能力。職業素養主要分為:職業道德水平,綜合職業核心能力,以及其他行業需求的職業個性、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職業風尚等,從內容上也能看出其對于一個職業人的重要作用,職業素養的高低是衡量從業者適應、勝任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職業素養特征。一是養成性。職業素養是后天養成的,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職業環境中,不斷模仿學習成長而形成的一種能力和素質。二是普適性。普適性主要體現在職業素養適用于多種職業,從本質上講這種能力具有統一性,無論是高級技術型人才,還是普通技工都有極其相近的基本素養要求。三是穩定性。在職業生涯中,職業素養是不斷發展并最終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具有較強的相對穩定性,不會輕易改變。四是內在性。職業素養是一種自內而外的特征,在長期的職業生涯和積累中,從業者不斷汲取經驗和教訓,準確判斷自身和職業需求的差距,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是發展性。一個人的素質和習慣對他的未來極其重要,人們需要不斷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養。

(3)職業素養對于高職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就業創業的必然要求。在高職院校中,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技能知識,更要學會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二是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從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的方向看,高職教育應緊緊抓住學生就業的根本,以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2.高職語文教學

(1)高職語文教學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高職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都要充分考慮職業特色,體現出應用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比如公文寫作、溝通交際,強調事務性,并且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強調學以致用,不斷提升學生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2)高職語文教學現狀及問題。一是從學校角度來說,教學定位不準。許多高職院校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只作為一門必修課學習,教學時間和課程設置上達不到基本要求,一些學校甚至沒有開設語文課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語文教學作用的發揮。二是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學手段陳舊,教學理念落后。高職語文教師過分依賴教材,重理論輕實踐,在提升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引導較少,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大。三是從學生角度來說,受我國教育體制(應試教育)的影響,職業院校生源整體質量較低,學生學習動力和能力不足,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并且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和道德素質的培養比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更難,這就加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

高職語文教學在職業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

1.語文能力能夠促進職業素養提升

語文能力具體體現在“聽說讀寫”幾個方面,這也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作性特點,這些特點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作為我們每天都需要應用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和決定人的生活質量和品質,并且語文知識能夠潛移默化,一點點的影響和塑造人的品德和情操,提高一個人的情商。以職場中的溝通能力為例,溝通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能高效完成工作,贏得領導和同事的信賴,這充分體現了語文能力的培養在職業素養中的重要性。

2.高職語文教學能夠強化人文修養

除了具有工具性之外,高職語文還具有人文性,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其工具性,忽視了人文性培養。高職語文的精選內容是對人、對事、對行為的深刻描述,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精華,具有啟發人、引導人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強化思想,規范行為,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

3.高職語文教學是深化職業素養的基石

高職語文教學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它的作用和效果并不能直接表現出來,只起引導作用,正是這種特性使得高職語文教學成為了高職教育改革的基石,它的教學內容逐漸內化成學生的修養和品質,并且指導學生行為,規范學生行為。一句句經典的千古佳句不僅讓人心曠神怡,更能陶冶情操,提升智慧,可以說它是各種素質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素養,那么人的精神將是空洞、乏味甚至落后的,而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說,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語文教學改革推動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1.制訂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對于高職語文教學來說,要緊緊圍繞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制訂和完善課程體系。一是構建語文教學和職業素養結合的課程標準。以“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為基礎,制訂相應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的職業性和人文性,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細節,不斷優化課程內容,以語文能力帶動職業素養,確保語文教學滿足職業發展需求。二是制訂完善的教學目標。高職語文教學要以人文性為基礎,充分挖掘語文特點,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人格,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整體職業素養為教學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2.整合以模塊教學為主導的教學內容

高職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橫貫古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模塊化思想,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素質,根據職業需求,具體可以將高職語文分為以下幾個模塊:一是閱讀鑒賞能力。閱讀鑒賞能力又稱為閱讀理解能力,在職場具體實踐中是能夠理解別人說話意圖,而且從人文性上來看,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審美情趣。二是口語交際能力。在職場中需要進行語言交流,所以要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三是應用寫作能力。這個主要結合每個職業的特點進行教學,例如對于廣告專業的學生,可以多重視《創意策劃書》《廣告文案》的教學,對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加入《應用文寫作》等。

3.改進以職業素養為重點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在教學改革中至關重要。筆者根據自身經驗,以多媒體教學法為例,闡述如何改進以職業素養為重點的教學方法。職業規劃是高職教學必須面對的重點內容,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具體運用中,也要不拘一格,不斷創新,給學生以新鮮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升和完善學生的職業素養。

4.建立多元化高職語文考核評價體系

評價體制是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所以要建立多元化的高職語文考核評價體系,將考核分為三個部分:過程性考核,結果性考核和實踐活動考核,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強調學生的自評,只有學生主動參加自評,才能真正意義上增強高職語文提升職業素養的作用。

從目前高職教育來看,積極推動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發揮其在提升職業素養中的重要作用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應發揮語文教育的特點,從制訂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建議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全面系統地對高職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升級,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云江:《基于立德樹人重構高職院校“三融合”語文課程體系》,《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年第9期。

[2]鄧艷鋒:《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第6期。

[3]伍海霞、付玉東:《基于學生職業語文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