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是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基本要求,英語閱讀課則是高校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文章以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為導向,提出閱讀教學層級目標,并圍繞五大認知目標設計閱讀教學程序,包括確立目標、設計活動、實施活動、評估效果等環節。

【關鍵詞】思辨能力 英語閱讀 設計

本文系2017年度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華盛頓州實踐《共同核心州立標準》的成效、爭議及其對我省基礎教育課改的啟示”(SGH17H269)的階段性成果。

思辨能力研究簡述

杜威(Dewey)首次提出批判性思維概念并把批判性思維稱為“反思性思維”。[1]恩尼斯(Ennis)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為決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2]”。保羅(Paul)則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積極地、熟練地解析、應用、分析、綜合、評估支配信念和行為信息的過程[3]”。美國Facione博士率領的“德爾菲”項目組則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目的、自我調節的判斷”,并在《德爾菲報告》中提出思維能力理論框架,即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技能為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4]。

國內英語教育領域中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始于黃源深(1998)提出的我國英語學習者“思辨缺席癥”問題[5]。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構建思辨能力量具。比如羅清旭、楊鑫輝(2001)初步修訂《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中文版,以使其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6];文秋芳(2009)構建我國外語類學生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7]。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思辨能力在教學中的培養途徑。如張成偉、袁慶飛(2015)研究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8];何書利(2015)認為巧設批判性思維問題,可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9]。綜上所述,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和定量研究等方面,關于教學實踐層面的成果相對缺乏。鑒于此,本文將以英語專業閱讀課為例,構建閱讀教學層級目標,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式閱讀教學理論框架

基于國內外有關思辨能力培養的文獻研究,筆者認為The Delphi Project項目組提出的“雙維結構思辨能力模型”和Anderson的認知能力模型[10]可作為思辨式閱讀教學的理論框架?!半p維結構思辨能力模型”認為思辨能力從認知維度可分解為六項能力,即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調節,其中分析、評價和推理為核心能力。Anderson的認知能力模型包括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其中記憶和理解是對知識點的初級認知,創新能力為最高級別的認知能力?;诖耍疚奶岢觥八急媸介喿x教學層級目標結構”,即闡釋——分析——推理——評價——創新五大認知目標。因此,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要在闡釋和分析層面展開,還要創設更多的思維活動,從低到高,層層深入,推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

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閱讀教學設計

本文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閱讀教程2》(第二版)Unit 3中的一篇題為“Fat Fears Weigh Heavily on Kids”的文章為例設計教學活動,文章主要探討青少年對肥胖的懼怕導致飲食紊亂的現象,文中涉及多位學者的研究數據和結果。閱讀教學將圍繞闡釋、分析、推理、評價和創新等五大認知目標展開,從而使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所提升。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實施教學活動、評估教學效果四大環節。

1.確立教學目標

依據思辨式閱讀教學層級目標結構,結合文章內容,將教學目標細化如下:

(1)闡釋能力目標:能夠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未知詞匯;能夠闡釋文中所涉及的children’s pursuit of slim body與their eating disorder之間的關系。

(2)分析能力目標:能夠分析文本語篇結構并識別論證過程;能夠梳理出Ms. Thomas的研究數據和結論;能夠找出文中其他研究者的觀點;能夠分析論證過程。

(3)推理能力目標:能夠判斷理據的可靠性,推斷理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

(4)評價能力目標:能夠辯證地評價文本中所涉及的學者觀點,能夠運用理據對觀點進行論證或者反駁。

(5)創新能力目標:能夠整合文本觀點形成個人觀點。

2.設計教學活動

閱讀者不僅要理解文章表層含義,還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并且能夠批判性地發表個人觀點。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比如,通過頭腦風暴、主題報告等活動鍛煉學生的闡釋能力;利用問答活動和思維導圖提升分析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和學術演講提高推理能力;模擬辯論賽可以訓練學生的評價能力;最后通過撰寫研究報告和開展以讀促寫的活動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3.實施教學活動

(1)闡釋能力培養階段

①課前Brainstorming活動:出示不同胖瘦體型的圖片并設問:What type of body shape do people find attractive? In what way can people lose their weight?并且讓學生闡釋不同減肥方式的利與弊,激活學生相關背景知識。

②主題呈現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闡釋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pursuit of slim body shape and their eating disorder in Australian,并能就這一話題給出觀點和論據。

(2)分析能力深化階段

①問答活動:問題可以在學生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扮演“腳手架”的角色,使學生抓住文章主要觀點。Who were the subjects of the Deakin University study by Ms. Thomas? What were the findings of her study? According to Ms. Thomas, what should children be taught to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ir bodies?

②思維導圖:在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提高篇章及邏輯結構分析能力。即文章是以Ms.Thomas的研究為主線,其中包括三項研究結論和數據,要求學生能夠找出數據與結論之間的關聯;同時文章中還提到其他學者Dr. Paul, Dr. Lina Ricciardelli, Dr. Coverntry以及Dr. Foulkes的觀點,要求學生在思維導圖中體現這些觀點和Ms. Thomas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3)推理能力提高階段

①小組討論:學生五人為一組進行討論,找出Ms. Thomas的研究結果,將結果中的數據用柱形圖、餅狀圖等方式呈現,并討論以下問題:What will you do to prevent your children from eating problems in the future?Who do you think should be blamed for the serious situation revealed in the study?

②學術演講:在討論的基礎上,各小組選出一名同學以Ms. Thomas的身份進行學術演講,演講中要用數據力證論點,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

(4)評價能力強化階段

模擬辯論:將全班學生分為正反兩方,以Should we diet in order to keep fit?或It is easy or not for good-looking people to receive high evaluation?為題進行辯論,該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觀點的能力。

(5)創新能力發展階段

讓學生思考If Ms. Thomas’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China, what might be found among Chinese youngsters?針對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問卷,選定一定數量的研究對象展開調研,并整理問卷結果和數據,形成研究報告。

課后布置寫作任務,題為:How does body image exert an influence on adolescents?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標。

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以問題為支架啟發學生思考,循序漸進地培養闡釋、分析、推理、評價和創新五大核心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4.評估教學效果

對思辨能力發展活動的評估要以學生是否初步具備了思辨閱讀意識,是否具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闡釋、分析、推理、評價和創新等分項能力上是否取得進步為核心。評估的類型可分為非測試性評估和測試性評估。評估方式包括:課堂觀察、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反思報告等,也可通過相關測試題考核學生的思辨能力。

結 語

以思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主要涵蓋以下幾個環節:立——問——思——辨——評——寫,即確立思辨能力培養目標;巧妙設問分析課文;鼓勵獨立思考;開展辯論活動;發展評價能力;以讀促寫,創新產出語言。本文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不同教學活動,以期為思辨式閱讀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參考文獻:

[1]Deway,John. 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

[2]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

[3]Paul,Richard. Critical Thinking: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California: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1995).

[4]Facione,P.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Executive Summary /“The Delphi Report”(Millbrae,C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5]黃源深:《思辨缺席》,《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第7期,第1、19頁。

[6]羅清旭、楊鑫輝:《〈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中文版的初步修改》,《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年第3期,第47-51頁。

[7]文秋芳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外語界》2009年第1期,第37-41頁。

[8]張成偉、袁慶飛:《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5年第8期。

[9]何書利:《巧設批判性思維問題,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年第10期,第61-63頁。

[10]Anderson J 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Y.:Freeman,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