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試從大數據本身的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視角出發,分析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以探討促進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大數據之變。

【關鍵詞】大數據 高等教育管理 影響 對策

基金項目:2017年度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大數據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JK1071。

學術界對于大數據的定義存在各種看法。其中,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從容量角度對大數據的定義為:通常指大小規格超越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抓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群;而維基百科對于大數據的定義也有自己的考量:由科學儀器、傳感設備、互聯網交易、電子郵件、音頻視頻軟件、網絡點擊流等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模、多元化、復雜、長期的分布式數據集;也有從技術角度出發解析大數據,認為大數據是:對于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整合、控制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術和產業。綜合各角度的定義來看,大數據就是以數據為對象,通過技術和應用將其為人所用、為企業所用,也就是說大數據是思維、技術和方法的大融合。

大數據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

1.積極影響

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的積極影響涉及數據采集、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等多個方面。首先,高校的數據采集工作主要是管理類、結構化和結果性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時效性會滯后于及時的教學管理情況,尤其是對于學生、教師和科研的實時情況掌握不及時,讓教育管理工作陷入被動局面。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的智慧校園的出現,不僅在數據采集上有了更高的優勢,對于數據的實時監控也可以做到關注過程,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可能出現的地方都能及時監測到數據,為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提供數據支撐。其次,大數據的時效性和價值性特點讓教育管理的模式也能在民主和開放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利用數據進行教育管理的決策更有說服力,傳統的高校管理是屬于領導階層的“精英管理”,信息化和開放性的程度不高,并不是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聲音都能被管理層聽到。民主意識對于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必須考慮且兼顧的問題,而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將民主的聲音更清晰地傳達到管理層,高校師生和管理者不再受限于交流的時空,這對于高校管理工作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積極影響:其一,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收集到有利于學校發展和業務開展的民主聲音;其二,能夠更好地傳達學校的管理理念和發展戰略,提高基層執行力;其三,拉近干群關系,創建和諧的高校管理環境;其四,促進陽光管理,監督決策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

2.消極影響

大數據帶給高校管理工作的消極影響也不能忽視。首當其沖的就是隱私和自由的問題,自由不是絕對的,但是在大數據面前個體的隱私展露無遺,如何利用好這些隱私數據需要管理智慧。當更多的數據意味著隱私的安全性更低,這就關乎到了高校每個師生對管理者的信任和隱私擔憂的問題。教育數據的應用首先是大眾對于數據應用的信任;其次是大數據的預測性和科學性形成的相對霸權主義,教育大數據的價值就在于可以更精確地進行預測,優化學習內容和方法。通過大數據進行教育分組和興趣指導是否真的就代表了個體的真實情況,大數據所遵循的“教育規律”是否忽略了因材施教和因人而異的學生個體化發展。從心理學角度講,心理暗示對個人的發展是有巨大影響的,是能夠超越客觀現實而存在的。按照科學的大數據得來的科學分析和預測,在面對人的想象力和能動性時會不會起到適得其反的限制作用。優化學習方式不是讓數據權威化,如何平衡好數據的科學分析和學生個體的想象力是個值得深思的數據管理智慧;再次是大數據的“質量問題”也隨著數據應用的頻繁而出現,數據質量主要從完整性、規范性、準確性和關聯性幾個方面來考量,哪些數據是可用的?哪些數據具有科學說服力?數據質量的良莠不齊對于高校數據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是一大挑戰,直接影響大數據的應用效果。

我國高校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現存的問題

1.缺乏系統規劃

高校的數據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復建設,也就是各高校或高校各系統都獨立成立自由的數據中心或數據系統,沒有統一的共享系統。雖然高校建立了OA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和學生管理系統等,但是這些都是以業務數據流為主要工作,學生在處理不同業務時往往要登錄多個不同系統。各系統的不同步和數據的統計都有不方便的地方,同時對于數據處理器也是一大浪費,后臺數據庫的管理和數據安全也是一大隱患,容易造成數據流失和更新不及時等多種情況。同時,會引起教職工人員工作量增加的問題,各系統之間缺乏及時溝通易造成高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行政部門工作開展冗長、拖拉的問題。

2.缺乏專項資金支撐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操作和價值方面非常占優勢,但是其信息化發展的技術投入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高校的信息化發展投入還是普遍較高的,尤其是綜合性大學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經費都比較高,而高職院校認為制約信息化發展的原因是專項資金的投入不足。大數據技術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是數據中心的運行和維護成本過高,專項資金的缺乏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校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的制約因素,信息化發展的高校經費受限,只能從簡單的信息化教學設備著手,對于數據平臺的維護也是依靠自維護的方式。專項資金的來源和融資局限制約高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智慧校園的發展只是進入到個別的高校,要實現大數據在高校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還需要有更多的專項資金和融資渠道。諸如校企合作和PPP融資模式等,都可作為高校發展大數據技術的資金來源,吸引社會企業和非營利性質的公益機構,將社會資金和社會技術引進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也同樣是需要轉向資金和財力支持的。

3.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供給

大數據是近兩年被廣泛運用的數據統計技術,市場是巨大的,但是人才卻很匱乏,高校是大數據市場的客戶,同時也是大數據人才培養的搖籃。全國有近百所高校設有信息技術等相關本科專業,信息技術人才的專業化道路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走得更專業、更快速,高校的數據中心建設和技術維護能夠很好地為本校的信息技術學生提供實踐崗位,也能為高校的信息維護節約人力資本。但是當前專業的大數據信息技術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約高校大數據教學管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數據的項目管理人才和數據分析人才方面的空缺更為嚴重。

促進我國高校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的對策

1.樹立大數據教育管理理念

大數據在某種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對信息技術的專業性也要求較高,但是在技術層面之外還有理念和思維的問題。大數據的數據、思維和技術三要素聯動才能發揮作用,而大數據思維更是從理念的角度影響大數據的技術應用。因此,樹立大數據思維和分享理念是高校進行大數據教育管理的首要步驟,不僅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樹立起大數據思維,還要將這種分享和數據管理理念擴散至高校的各個角落。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師生都應樹立起大數據的管理理念,有了這個意識就能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接受大數據的管理,對大數據管理有客觀的認識和信任,這是高校發展大數據教育管理實施的前提。

2.堅持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原則

高校大數據的教育管理涉及制度建設和平臺,以及管理模式和人才建設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堅持大數據教育管理的發展原則是高校大數據教育管理發展的保證,主要有“以人為本”和“揚長避短”兩個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是因大數據的數據對象是人,數據的產生以人為中心,且大數據最終的統計數據和數據分析的服務對象也是人,故大數據的平臺建設和管理模式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其次是“揚長避短”原則,大數據的數據價值就是來自于它的即時性和有效性,在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的基礎上能夠為教育管理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建議,發揚學校的優勢,在根本上避開學校的劣勢,這是大數據能夠給予高校管理的決策建議。“揚長避短”原則在另一方面也告誡大數據使用者不要盲目崇拜大數據,應積極發揮大數據的正面作用。

參考文獻:

[1]宋來:《論大數據對高校教育的推動作用》,《知音勵志》(課題研究)2015年第6期,第28-29頁。

[2]邱仁宗、黃雯、狄曉梅:《大數據技術的倫理問題》,《科學技術》2014年第1期。

[3]陳桂香:《大數據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學位論文,武漢大學,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