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素質涉及學生個體的處事能力、文化水平、思想道德、審美觀念、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直接決定著其未來的工作狀況與生活質量。因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當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而音樂教育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等諸多內容,不僅強化了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以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和悟性,對其思想道德、審美觀念、心理健康的發展都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基于此,文章在簡要論述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帶來的重要影響,并總結了提升音樂教育效果的幾方面措施。

【關鍵詞】音樂教育 大學生 綜合素質 教育方法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通過富有組織性、節奏性、旋律性的聲音表現人們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等,使聽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實現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溝通,從而達到審美觀念、思想內涵、心理情感上的轉變與升華,因此,音樂對人的健康發展承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正在經歷著急劇的發展、變化,逐漸走向成熟。而學校教育在此過程中的重要性極為突出,尤其是除了科學文化知識教育之外的藝術教育活動,包括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等,對其心理與情感的健康發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與學習特征概述

1.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

人們在很早便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哲學家貝內特·雷默在19世紀40年代便提出:“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學生對音響審美因素的反映來進行的感覺教育。”我國教育部于1952年明確提出了美育的地位與重要性,尤其規定學校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歌唱、樂理、音樂欣賞等。1956年,我國教育部不僅頒發了第一部音樂教學大綱,而且還制定了系統的大學音樂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等法規文件,從而使我國大學音樂教育走向了正規的道路。

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學音樂教學指導方案形成了明確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當前我國大學音樂教育還形成了系統的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樂器、識譜等。從具體的大學音樂教學活動角度來說,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開始了音樂教育課程,并形成了自身的音樂教育模式。一類采取的是音樂通識教育,即對所有學生進行音樂基本知識普及,開設音樂作品的學唱與欣賞課程,實施國家的大學音樂教學大綱,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興趣。另一類學校在對大部分學生進行音樂通識教育的同時,也根據特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專業化的音樂教育活動,核心目標是培養專業的音樂創作與表演人才。總體來說,目前大學音樂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且在提升學生音樂素質、藝術修養、心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大學生音樂學習特征

大學是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大學生比中學生更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并會采取適當的措施滿足或者是培養自己的興趣。同時,他們又沒有高中生那樣的學習壓力與高考的緊迫性,因此,對學校的音樂、美術等通識教育活動要更加感興趣。

其次,在音樂課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加傾向于學習演唱具體的歌曲作品,特別是對流行歌曲比較感興趣,而對于音樂欣賞與識譜課程則相對比較冷淡,認為這方面知識比較難或者是枯燥無味等。事實上,這與大學生追求時尚、流行、自我的生活習慣以及簡單、實用的學習心理存在直接聯系。因此,這便對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內容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滿足大學生的音樂演唱需求并且激發其音樂欣賞與識譜的興趣,成為大學音樂老師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最后,音樂作為一種娛樂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即使沒有學校的音樂教育活動,大學生往往也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欣賞或者是學習相應的音樂作品。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數經常聽音樂,他們平常聽的音樂主要為聲樂,而喜歡的唱法多數為通俗唱法。因此,音樂教學活動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音樂欣賞與學習興趣,進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必然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

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性研究

1.音樂教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提高了學習效率

首先,在音樂課上,許多情況下都是群體性的音樂表演與欣賞活動。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也是一種典型的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活動,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觀念與人生價值等。其次,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課間聽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有利于放松大腦神經,使其課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大學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音樂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

2.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學生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如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和欣賞特定音樂作品的時候,能夠用心體會作品傳遞出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了解人與人之間親情、友情、愛情的意義,從而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珍惜生命中的各種情感。另外,一些勵志類的歌曲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也發揮著重要的鼓舞和促進作用,由此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是大學音樂教育的最大目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3.音樂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

音樂是全世界人民都聽得懂的語言。音樂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人文科學緊密連在一起。在一系列的歌唱、欣賞、表現過程中,同學們通過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進一步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4.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他個人能力以及演出水平能不能得到很好發揮,甚至還影響其未來學習、生活、工作中的自信心與積極性等。而音樂既是一種自我娛樂、自我熏陶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個展現自我的良好機會。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眾人面前進行歌唱活動,并且贏得喝彩,那么這必然極大地增強其心理素質和自信心。他在以后其他場合的發言、對話、才藝表演中也必將出類拔萃,從而很快地融入群體中去,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5.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人生觀是指人生的態度,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生的價值等有關人為什么活著,以及怎樣活著的問題。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社會、人生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野的開闊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長,他們也會不斷地對人生觀、世界觀進行思考和探索。在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會對人生和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優秀音樂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會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提升大學生音樂教育質量的幾方面建議

1.根據學生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音樂教學活動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音樂欣賞特點與學習興趣進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就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必然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

2.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音樂心育是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在學生感受、體驗、表現以及創造音樂的過程中,施加心理影響并與學生自主構建相互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和良好心理素質的一種教育方法。因此,在具體的大學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認同學生心理發展的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比如,我們可以在音樂課上通過說、唱、舞、畫等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感知、體驗、表現和創造音樂,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心理結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3.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

大學生音樂素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與培養還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一方面,黑板報、墻報、櫥窗等都可營造校園藝術氛圍,比如宣傳音樂學習的重要性、介紹經典歌曲作品、開展音樂歌唱比賽等,由此形成良好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大學校園內應開設音樂教師信箱,讓學生反映自己的心聲,形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由此改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最后,各個高等學校內還可以利用“校園之聲”之類的廣播節目定時播放校園歌曲,定期舉辦校園歌曲演唱比賽活動,努力營造高雅的音樂環境,使大學生融入音樂氛圍中,提高其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欣賞音樂作品的積極性和興趣,由此促使其身心健康、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

大學音樂教育的未來發展展望

音樂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歸咎于“現實音樂”。雖然學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理性知識的引導,諸如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介紹等,但是真正能夠感染、觸動并誘發他們進入音樂藝術境界之中,必定是直觀的、直覺的、現實的音樂。唯有通過這個“現實的音樂”,他們才可能不僅在感性上得到滿足,還能更進一步產生美感,在感覺中把理性的知識與感情融為一體。“現實的音樂”就是把直觀體驗作為感性接受的主要途徑。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只有直接通過聽覺器官才能得到那種音樂感受,也只有通過這樣的直觀體驗才能使音樂的感性接受成為可能,使聽者擁有自己的理解及想法。這種體驗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開發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增強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使其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發現美、欣賞美。與此同時,音樂教育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創新能力,這兩點都要求學生有很高的音樂素質。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我們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音樂元素大膽進行創新,使我們的音樂得以繼承和發展。

總體來說,當前大學音樂教育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臺表演、舞蹈等諸多內容,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與心理素質,還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當前大學音樂教育還存在一系列急需改進的問題。我們需要對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與音樂學習習慣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根據學生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面,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這樣才能使學生融入音樂氛圍中,提高其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習、欣賞音樂作品的積極性和興趣,由此促使其身心健康,達到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分析》,《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第56-58頁。

[2]劉元平:《對當前大學生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甘肅教育》2005年第2期,第15-20頁。

[3]康曉丹:《音樂教育現狀的弊端與對策》,《湖南教育》2005年第7期,第12-15頁。

[4]顧笑瑜:《論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6-8頁。

[5]邵萍:《音樂素質教育的功能》,《藝術百家》2005年第5期,第7-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