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學上了!”來自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紫蘭、紫瓊兄妹倆激動地揮舞著商洛市初級中學和商州區第一小學入學通知書。這兄妹倆多年來渴望和在商洛做生意的父母一起生活的愿望終于實現了。2017年秋季,在商洛主城區得以同圓此夢的孩子2000多名。

藍圖有多大?

2017年的商洛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解決中心城區“入學難”問題作為辦好“十件實事”之首,市政府計劃用兩年時間,采取新建、遷建、擴建、改建、購買等形式,重點規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5所,徹底解決主城區大班額、上學難問題。

2017年8月,在商洛市主城區商州,洛南市高級中學、初級中學陸續建成,教學設備、校長教師配備到位。商州區思源實驗學校、第二幼兒園、第二小學教學綜合樓、第三小學改建、第三幼兒園改辦相繼建成投用。秋季開學,商州主城區新增學位8000多個。

與此同時,作為遠期徹底解決商州主城區“上學難”問題的重點工作也在強力推進。屆時將建成秦韻教育城、區高級中學、第一小學教學綜合樓、第六小學、第十五小學、第四幼兒園、第十二幼兒園、第十三幼兒園等項目,商州主城區可增加學位20000多個!2018年秋季起,商州主城區將全面告別大班額、上學難歷史。

福音哪里來?

領導強力推動。商洛市市委書記陳俊把商洛中學建設定位為“交鑰匙工程”,由城投公司負責建設,全面建成后交給學校使用。鄭光照市長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聽取中心城區學校規劃建設進展情況匯報,下發會議紀要,提出明確要求,通過現場辦公會、匯報會、交辦會全力推動。商州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區高中、城區義務段學校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市、區兩級強化工作推進力量,組建10個項管處,抽調專人辦公,各項目實施單位制定到月、到周、到單位、到人的任務清單。

加大傾斜支持。市、區在項目、資金和政策等方面重點向中心城區學校建設傾斜支持,將2015年、2016年市級教育費附加資金的50%以上資金用于中心城區學校建設以獎代補。2016年以來,共向中心城區學校傾斜安排中省項目建設補助資金10534萬元,2017、2018兩年重點建設的學校均有400~2800萬元不等的建設資金補助。商州區對城區學校建設項目的墻改費、統籌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進行減免,將城區一小、三小院內、十五小學建設范圍內拆遷戶納入棚改項目范圍進行補償或安置。

創新投資機制。重大教育項目采取ppp融資模式、EPC總承包模式,加快商州區第六小學、第十五小學、第四幼兒園、第十二幼兒園、第十三幼兒園等新建項目建設。通過向投資商回購、出資與出地共建等形式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建立學校建設用地征收獎懲制度,對如期完成任務的每個項目獎勵50萬元,對不能完成任務的進行問責。

各方合力推進。市政府牽頭,建立半月匯報和督查督辦制度,對進展緩慢項目開展跟蹤督辦、重點督辦。教育、規劃、國土、住建、人社、財政、編辦等部門、商州區政府、商洛學院、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協作聯動,現場協調對接學校建設規劃定點、用地審批、資金籌措、場地租用、合作辦學等工作,合力推進工作進展。

注重借鑒經驗。商洛市人大組織代表視察中心城區學校規劃建設工作,市政協將中心城區學校建設列為一號提案,跟進辦理,帶隊赴外地考察學習城區學校規劃建設和推進教育管理改革經驗。市教育局組織各縣區科教體局長和有關干部赴外市學習城區學校規劃建設工作。通過學習經驗,開闊思路、堅定決心、改革創新,全面推進中心城區辦學條件、師資配置、教育機會、教育質量、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助推中心城區“入學難”問題的解決。

成果怎么樣?

為緩解城區就學壓力,商洛市、區教育部門確立“市區協手、分類指導、多措并舉、存量變增量”工作思路,以主城區上學難問題最突出的小學為重點,在挖掘主城區現有公辦小學潛力的同時,市上加快商洛市初級中學的改建工作,確保2017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區上將商州區中西校區改建第三小學、秋季學期新增學位360個,租用商洛技工學校校舍辦區第一小學教學部的教學樓改造已完成,秋季新增學位360個,商州區第二小學新增學位120個,2017年中心城區小學可新增學位1840個,比原計劃凈增加840個。

深化改革,均衡配置資源。城區高中招生首次推行了“成績+志愿”的錄取方式改革。主城區義務教育學校重新劃分學區,初中劃分2個學區,小學劃分9個學區,解決主城區學區劃分盲點問題。制定學區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依托中心城區優質中小學,組建七個大學區,帶動城區及周邊鎮辦薄弱學校協同發展。另外,依托高校優勢開展合作辦學,商州區政府與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第四幼兒園,共辦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實驗中學。

如今,商州主城區各學段新增學位將達到8200個,孩子上學不難了,課桌凳擺放不擠了,家長盼娃上學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