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者:張 尖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洋學校(南校區)
發布時間:2018-07-12 16:28:4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當中,體現數學知識的真正意義。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探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構建小學數學知識總體框架,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每一章節的數學知識學完后,教師都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構建數學知識的總體框架,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認知能力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密切相關,這樣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才能靈活把握,其數學分析能力也會更強。
例如,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完有關“小數”的知識后,教師就引導學生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識點進行整合,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這三個知識點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整理新的知識點是對舊知識點的一種溫習,起到了加強和鞏固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整合與分析能力,能有效分辨出數學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掌握多少倒是其次,與這些相比,更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其他能力,如思維能力就是數學學習中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會伴隨學生的一生,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為科學有效的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學方式。
例如,教師在指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過程中,教師就嘗試著改變以往單純說教式的教學方式,改為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式教學方式,教師把班上的48名同學按每6個同學為一個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15分鐘的時間,讓每個小組各自去探究這三種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并用表格歸納出來。15分鐘之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本組探究結果,由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判和打分,并分析出每個小組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得學生能主動去分析、去探究數學知識,不斷發揮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指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觀點、方法和思維去處理實際數學問題能力的綜合體現,而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大部分都來源于實際。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兩者需要進行巧妙結合,使得數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不再只是一個空泛的存在,而是能被有效運用到實際當中去,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得到進步。
例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可能性》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明天是晴天、雨天,還是陰天呢?一個月后的同一天,可能是什么樣的天氣,各自的可能性有多大?”提問之后,教師還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與可能性相關的具體事例。在學習了本節知識之后,教師應當進一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用這一知識點解決相關問題,還可以與家人進行交流,分享經驗。如此一來,小學生會發現原來平日在課本上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在實際中都是可以找到依托的,學習的興趣必然高漲,在生活當中也更加多了一雙發現數學問題的眼睛,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發揮了數學學習的實際用處。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主要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來實現,而達成這些能力需要通過具體學習方式的指導來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