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引入時政,不僅是對教材學習內容的重要補充,還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認知,同時也拓寬了教學視野,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課堂導入環節、教學引導環節、課堂互動環節,都是時政介入的良好時機,教師要合理把握。

一、導入階段引入時政內容

課堂教學導入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還沒有完全啟動,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如果教師能夠適時引入時政信息,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觸動,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例如:學習教科版八年級政治《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新聞視頻,然后讓學生說說觀后感。“這個兒子真是太可恨了,父母辛辛苦苦將他拉扯大,沒有想到,他不僅不報恩,還將父親給活活打死了,這是禽獸行為!”“看過這個案例,讓人感覺心寒。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孩子無私奉獻,這孩子為什么就恩將仇報呢?”“這個案例讓我深受觸動,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失職。我們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惡人呢?”教師也和學生一起互動討論,并順勢引入本課學習內容。一個時政新聞視頻,瞬間點燃了學生情緒,可見時政引入的巨大威力。

二、引導環節結合時政內容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多種思維驅動設計,以幫助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合作互動、實踐活動。教學重難點突破時,教師還要給學生講解相關概念,或者解讀一些案例,這勢必要涉及時政信息。如果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精選一些典型時政案例信息,自然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契機。因為時政信息大多具有代表性,其教育意義也非常鮮明。利用時政信息助力教學重難點突破,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選擇。

《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教學重點是如何尊重教師,教師在課堂互動討論時展示第33個教師節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倡導尊師重教,他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地涌現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教師讓學生針對習總書記的話展開討論:習總書記這番話要表達什么意思呢?學生展開熱議。有學生認為:“習總書記從個人、學校、民族等角度展開闡述,說明好老師的作用,自然是為表明尊師重教的重要性。”也有學生說:“老師是我們的領路人,讓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到成熟,老師就是我們的心靈工程師,尊師重教應該成為我們民族復興大計。”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突破有多種方式,教師選擇習總書記講話內容展開討論,給學生帶來了重要的思維啟迪。

三、課堂訓練融入時政內容

課堂訓練引入時政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認知內化的機會。教材學習內容具有普適性,相關學習認知也只是一種理論,需要有實踐驗證的機會,如果教師能夠利用時政信息給學生提供驗證機會,這樣形成的學習認知會更為深刻。政治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時政事件便是最好的試金石,讓學生結合時政內容展開相關訓練操作,其訓練效果一定會超出預期。

時政信息豐富多樣,教師需要針對課堂教學實際進行篩選。如《善交益友》訓練設計時,給學生布設一道時政信息搜集題目:善交益友可以給我們帶來健康成長的動力,如果不慎結交了損友,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列舉身邊這樣的案例,或者通過其他信息渠道搜集相關信息,并展開案例分析。學生依照教師設計,很快就進入到具體操作之中。有學生說:“鄰居家孩子只有十五歲,因為結交了社會不良青年,導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也有學生說:“我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個初中女生,才十四歲,因為結交了損友,被人販賣到深山之中,給人當了媳婦。如果這個女生能夠有結交益友的意識,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教師讓學生搜集時政案例,并以此展開教學,其操作效果就呈現出來了。

時政教學具有現實感,生活化特征鮮明,可以給學生帶來別樣的認知體驗,教師適時啟動時政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認知需求。時政教學切入角度探索非常有必要,政治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要載體,時政教學只是一種補充,既不能喧賓奪主,也不可割裂文本內容和時政內容的聯系,這樣才能發揮時政教學的輔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