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凌,陜西合陽城關中學教師,陜西省作協會員,西北大學作家高級研修班學員,《讀者》簽約作家,小小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約作家,《語文報》專欄作家。數篇文章在全國大賽中獲獎并入選各種年度選本,數十篇散文被一些省市選作中考、高考模擬及各種考試閱讀文本,收錄進寒、暑假作業,編入地方語文精英教材及多種課程輔導資料,多篇文章被譯為外文。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心似花開》《時光深處的柔軟》《草也會長出自己喜歡的模樣》等。

常常想起兒時癡迷于讀書的事。

那時,母親一個月的工資才十幾塊。家里的錢就放在桌子的抽屜里。或許是我的父母堅信自己教育出的孩子是不會隨便拿錢的,或許是想讓我學會抵制誘惑吧,反正抽屜是從不上鎖的。事實是,家里沒有人時,站在抽屜前,我常常進行良心上的掙扎:在“乖孩子”還是“小偷”間徘徊,痛苦不堪。

我喜歡看書,書攤上2分錢一本。既然書的誘惑不可抗拒,錢自然就成了擺在我眼前的一道大難題了。四下張望,再確定一下,真的沒人。拉開抽屜,飛快地取出一張兩毛錢,轉身就跑,都跑到了大門口,又站住了:一次拿兩毛錢是不是太多了?兩毛錢可以給家里買幾斤鹽吃幾個月呢。于是,我又耷拉著腦袋折了回來。拉開抽屜,把兩毛錢放了進去,只拿了一毛錢。關上抽屜沒轉身,就后悔了。又拉開抽屜,猶豫了一下,再捏一枚2分的硬幣吧。

總是緊緊攥著偷來的錢飛也似的跑到書攤前,還粗粗地喘著氣呢,目光卻已開始貪婪地撫摸著每一本書。

每一本書都是那么多情,它們沖著我擠眉弄眼獻殷勤,好像都長著嘴巴,朝著我七嘴八舌地喊,“看我”“還是我好看”“我最好看了”……

錢給了書攤的主人后,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選書了,覺得哪本書都好看,哪本書都想看。可是我知道,看一本書需要2分錢,我帶的錢,只能看6本書。已經選好了書,我捧著它,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2分錢一本,你可以從來時看到抬屁股走人,不限制你看多長時間。我呀,就多了個小心眼,一本書,反復看,精彩的細節、情景,幾乎可以背下來。

瞧瞧,貧窮出智慧,小孩子也會賊精賊精的。

不過再想想看,手里明明有可以看6本書的錢,卻克制自己捧著一本書仔細看反復讀,那得經受住多大的誘惑啊!

也記得守書攤的老人有個孫子,每次去時,總能看見他纏著爺爺要零錢買吃食,甘蔗、江米條、糖葫蘆……我從來不羨慕他吃東西,只覺得他可笑可憐。瞧他,傻不拉幾地舉著糖葫蘆得意地在書攤前走來走去,齜牙咧嘴地炫耀。他真是傻得冒煙啊,竟然對那么誘人的書沒有感覺只想著吃。也因此心生怨氣,別說我喊爺爺的,我身邊的所有親戚家都沒有書。想想就惱火,我要是書攤老人的孫女多好啊,我寧愿一天喊他八百遍“爺爺”,只要我看書不收錢。

除了書攤之外,每家的針線筐也是我最為牽腸掛肚的——女人們用來夾鞋樣、絲線的,也是書。

于是,我經常纏著母親帶我去別家串門。那時,我會選擇坐在炕沿上,裝作很隨意地就把放在炕角的針線筐拉過來。母親跟嬸嬸拉家常,我就開始看書。有的書很精彩卻頁碼不全——剪鞋樣了,已被深深吸引卻無從深入,那才叫一個難受。以至于我連書里夾的鞋樣也看,缺頭少尾的,但照樣看得有滋有味。晚上躺在床上,就想著沒看到的部分會怎樣發展,輾轉反側,久久難以入睡。

不過,那時為了看書,我真的做到了臉皮厚得賽城墻呢。

不管在誰家,只要見了沒看過的書,就翻看,看不完就賴著不走,才不管人家是不是要吃飯要睡覺還是多么嫌棄。別人咳嗽著提醒,也裝著沒聽見。有時人家會很無奈地說,拿回去看吧,明天一早送來就行。立馬就有種皇帝大赦天下的狂喜,飛奔離開。決不食言的,哪怕那晚不睡覺,也要把書看完。即便母親不停地嘮叨嫌費燈油也不在乎,大不了被罵幾句被捶幾下,相對于看書帶來的愉悅,都是可以忽視的。

曾經有一段,我似乎得了臆想癥,以至于老師問理想時,我說“開個書攤”,被同學們嗤之以鼻。那時同學們的理想多是“科學家”或“像邱少云、黃繼光那樣為了國家寧愿舍棄生命”,被恥笑是情理之中的。長大一點,夢想升級了——在新華書店工作。在書店上班不就有了看不完的書?今天想來都笑了,多幼稚啊,新華書店?直到今天,還不是誰想進就可以進去的啊。

可見打小,我就對書沒有絲毫免疫力。到現在,還依然清楚地記得是怎樣擁有第一本書的。

那是跟父親去四十多里外的縣城辦事。經過新華書店門口,我的腳就邁不開了——比我們鎮上的書店氣派多了!我央求父親陪我進去,還給他承諾只是看看,絕對不買。進去后,我又拉著父親給他承諾我不在城里吃飯,我只要一本書。他拎起布袋子說,你媽給咱帶著饃饃,咱本來就不在城里吃飯。我還是不罷不休,央求父親說,給我買一本書,我就天天給豬割草。他搖著頭說,你的學費,過年的新衣服,都在豬身上,你不割誰割?

我無語了,沮喪地低下了頭。

后來的情形是,父親看我實在可憐,心一橫,給我買了一本《三毛流浪記》。現在還記得自己當時高興的樣子:一直把書抱在懷里,走路也變得一蹦一跳,情不自禁地哼著歌,滿心的歡喜,以至于見誰都想拉住向他炫耀我的書。

到了初中,因為假小子做派,我被班主任李老師任命為班長。這是我迄今為止當過的最大的官,管理五十二名學生。

自習課我多是拿著自己的書在教室的過道間巡回,這滋生了徇私舞弊。愛看書的我,對書極為敏感,不管誰看課外書,哪怕包裹著書皮,怎樣藏,我也能從表情、動作一眼甄別出來。最后達成默契:我可以不收對方的書,也不給班主任匯報,必須看完讓我看。我一咳嗽,看書人抬起頭,目光對視,完成合約簽訂。

看來沒有約束的權力最容易滋生腐敗,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豆蔻年華,總想著浪漫,更想著灰姑娘能遇到白馬王子,而瓊瑤的愛情小說大多如此。于是跟一姐們合買了八本瓊瑤的書。還沒過兩天,她就反悔了,說給她四本,她要賣給別人。我一咬牙,自己買下。

細想起來,那時愛看書的孩子挺多的,云就是一個。同是天涯愛書人,云愛看書的程度不弱于我,我們很快結盟——組團蹭書。在新華書店,假裝邊交流邊選書,其實就是沒錢買還想看。每每有工作人員不耐煩地走過來時,我們就開始交流“買哪本?哪本好?”說得有鼻子有眼。他只有憤憤離開。

后來又有幾個書蟲加入,看書就變得簡單而實惠了。

大家一起出去租不同的書,在限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很快看完,而后交換著看,掏一本的錢可以看幾本,多劃算啊!世界上哪有比這更美的事?看完后還相互交流讀書心得,怎么看都像今天的讀書沙龍。

瞧瞧,一不小心,還超前了。

讀了這么多年的書,讀書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讀書,可以沖破局限,讓你的心比腳走得更遠,讓你的心比現實更寬闊。你看到孔子四處游說,摩西走出沙漠,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頓悟,穆罕默德在麥加城里傳教,康德仰望星空,尼采抱馬痛哭,托爾斯泰倒在車站……因為讀書,你會接觸到這些精神大師,你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你會因此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讀書還可以療傷,讓你絕望的心萌生綠意,讓你的創傷慢慢愈合。看到不美麗的簡愛充滿了魅力,你還因為自己不漂亮而傷心嗎?看到桑提亞哥八十五天漂浮海上只拖回一副魚骨,你還覺得自己付出多而收獲少嗎?看到盧梭那么坦誠地懺悔,你還沒勇氣回望自己走過的彎路嗎?看到富貴失去所有親人還那么努力地活著,你還覺得自己是個倒霉蛋嗎……

讀書更可以讓你理性又不失感性地融入生活。大量閱讀,會間接地給你很多體驗,讓你在別人的文字里學著打理自己的情感,疏導自己的心理,趨于理性。閱讀又可以滋養柔順你的心境,讓你的感情更飽滿,心胸更寬容,思想更深刻。換句話說,長期浸染在書里,你的靈魂里就平添了書的清香與雅致,你將成為感性為主理性護航的人。

讀書的作用顯然不止我說的這幾點,你們完全可以將我說的當成冰山的一角。讀書可以益智、可以怡情、可以精進、可以改變自己影響他人……倘若你們要我說盡讀書的好,就相當于給我一只碗,卻希望我舀盡江河之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