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幼兒階段是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時期,重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對幼兒學習成長具有特殊意義。幼兒語言表達需要有特定的交流情境,教師從教學情境創優角度出發,創設師幼交流情境、同伴交流情境、角色交流情境,可以成功調動幼兒的主動表達意識,并在具體實踐中形成真正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師幼交流情境,鼓勵幼兒主動表達

幼兒進入幼兒園后,面對的是教師和同伴,交流對象沒有太多選擇,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需要有主動意識,為幼兒設計交流機會,通過多重交互活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師要態度和藹,消除幼兒恐懼感,主動發起交流話題,或者是對幼兒展開問詢談話,促使幼兒逐漸找到交流契機。其次,教師要有傾聽意識,耐心聽幼兒講話,鼓勵幼兒主動表達,給幼兒表達的信心。再次,教師要注意調節師幼交流氣氛,用故事、童謠、歌舞等表現形式,消除幼兒與教師的距離感,形成良好師幼關系。

教師與幼兒交流時,需要有平等意識,如和幼兒說話,要彎下腰,或者蹲下來,拉住幼兒的手,讓幼兒看到你親切的目光,幼兒感到被重視了,自然會消除戒備心,將心里話都說出來。教師在幼兒眼中是具有權威性的,幼兒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是正常現象,如果教師能夠放下架子,與幼兒展開平等對話,幼兒會積極響應。當教師與幼兒建立和諧關系之后,交流活動會成為一種常態,這對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創設同伴交流情境,調動幼兒表達熱情

幼兒同伴交流的機會是最多的,教師要注意創設同伴交流情境,讓幼兒能夠在最為輕松自在的同伴交流氣氛中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發動幼兒展開合作式游戲、鼓勵幼兒結交好朋友、引導幼兒和睦相處、建立互幫互助團隊等,都可以為幼兒提供交流機會。特別是合作式游戲,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會在具體操作中自然完成交流,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快速生成。在具體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增加交流內容,提高互動頻率。

在具體設計時,教師需要注意交流形式的創新,讓幼兒有新鮮感。如教師為幼兒推出一款新游戲“圍住小豬”,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另一組扮演小豬,站在圈內。圍成圈的幼兒,需要聽從教師口令移動,如果移動出現了缺口,圈內的“小豬”就要跑出來了。游戲開始,教師指揮圍圈的幼兒唱歌,并向前走或向后走,圈內小豬開始逃跑。游戲場面熱烈,幼兒互動頻繁,語言交流和肢體交流都較多。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抓住引導良機展開科學設計,自然贏得了教學主動權。

三、創設角色交流情境,激活幼兒表達意識

為幼兒設計特定身份和角色,也可以極大提升幼兒主動表達的熱情。所謂角色身份,是指角色游戲開展時,給幼兒設定的特定社會角色。幼兒都有豐富的想象力,很多幼兒會自己為自己設置身份,沉浸在特殊情境之中。教師不妨抓住幼兒的心理,為幼兒設計特定身份角色,讓其主動融入情境之中,展開個性交流,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角色游戲設計時,教師要掌握幼兒生活認知基礎,接軌其認知思維,這樣才能給出適合度更高的教學設計。如角色游戲“打針”,教師設計醫生給兒童看病情境,讓幼兒扮演患兒、患兒父母、醫生、護士等角色,教師大體設計一下情節,然后讓幼兒根據個性理解,進行游戲操作。游戲開始,扮演患兒的幼兒不想去醫院,還是被“父母”拉來了。“醫生”詢問病情、檢查身體、開藥方。“護士”來給患兒打針,患兒哭鬧不愿意打針,“護士”和患兒“父母”都幫助做工作,勸導患兒不要害怕,要做勇敢的人。教師及時跟進,對游戲順利開展給出必要的幫助和引導。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幼兒表現給出肯定評價,鼓勵幼兒繼續努力。

教師為幼兒設定特殊身份角色,幼兒快速進入角色,并能夠依據身份自行設計交流語言,這是教學設計的最理想追求。幼兒深入角色之中,交流呈現自然化、生活化,不僅給幼兒語言表達帶來歷練機會,對幼兒心智思想成長也有重要促進作用。

為幼兒創設適宜的交流情境,幼兒會在無意識中完成語言交流訓練,自然形成表達能力。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幼兒準備適宜的交流環境,迅速調動幼兒的表達熱情,讓幼兒在自然交流活動中完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