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者:樊行伍 江蘇省鹽城市濱??h正紅鎮第二中心小學
發布時間:2018-07-09 10:09: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好奇心,對生活中的一切未知事物都存在了解的欲望。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來開展語文教學,達到提升自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學生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語文和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從而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促使自身的語文能力能夠持續獲得增長。本人結合自身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思路提出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帶領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和語文相關的內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及耐心。為了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質量,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并通過自身的實際感知來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能夠化被動為主動進行和語文相關知識的探索,并能夠將自身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里,進入到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之中。由此,學生就能夠真正在小學階段夯實自身的語文基礎,并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扎實和更遠。
例如: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天班上一位學生在馬路上撿到了二十元錢,這位學生并沒有據為己有而是上交給了我。對學生的這一行為,我進行了認真的表揚。與此同時,借助這位學生在生活中的這一表現,我要求班級其他學生來分析其動機,以及這一行為中所能夠體現出的語文知識。學生經過思考之后能夠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結合此事件寫一篇小短文。在整個環節都完成之后,學生自然能夠發現生活處處存在語文,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帶領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
情境教學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別樣的體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生活化的場景,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相關內容的理解。通過此類情境的設計,學生能夠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感受課本的內容,從而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出更為細致的結論。由此,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能夠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得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也能夠隨之高漲,最終學生就能夠進入到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之中。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和“四個季節”相關文章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課文作者的思想,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作者在文章中描繪的世界構造出來,幫助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和作者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此外,還會利用課堂時間將學生帶到教室外,親身感受不同季節的特點。學生在自身感官的刺激下能夠得到直觀的理解,這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夠起到促進作用。由此,通過生活化場景的構建,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自身語文能力的明顯提升。
三、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注意作業的生活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備寬裕的課余時間。為了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自身語文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注重作業的生活化。學生面對生活化的作業,可以顯著提升自身完成作業的興趣,并且能夠利用充裕的課余時間完成高質量作業。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夠增強自身的生活體驗,同時還能夠領略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并且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例如:我為了強化自身班級學生的生活體驗,給學生布置過如下的生活化作業:我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集市上買自己喜歡的植物種子,從種子的出芽開始觀察,對自身的呵護過程以及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細致的描述。通過長期性生活化作業的完成,學生能夠明顯提升自身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感受到自然賦予生命的意義。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重視學生的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和自身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從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引導學生發現語文學科的魅力,并能夠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進行語文相關內容的探索,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確保學生能夠達到社會的要求。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