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作者:孫 萍 山東省滕州市東沙河鎮中心小學
發布時間:2018-07-09 09:59: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肩負著育人重任。考慮到小學生身心成長的實際、可塑性與不穩定性并存的特點,班主任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協調班級與學校、班級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班級氛圍。
一、從制度與表率中樹立榜樣,注重班風建設
班風是班級學生良好品行的整體表現,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班主任要利用合理的制度建設,為學生的成長、學習、生活設定“規矩”。規章制度的確立,就是要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讓學生從違反紀律要受到“懲罰”認識到“遵紀守則”的重要性。這里的班級制度不同于小學生守則,要更加細化為具體的日常行為規范。班級規章要有特色,要貼近小學生身心實際,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同時,班主任作為班級的負責人,還要從自身的言行上為學生樹立榜樣。班主任要主動提升文化涵養,塑造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學生、規范學生。
二、引入競選機制,完善班干部的選拔與任用
班級管理并非完全靠班主任一人,還要發揮班干部的整體合力,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角色。因此,班干部的選拔及任用就顯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在主持班委選拔時,要引入競爭機制。班主任要秉持“公道心”,廣納“民意”,以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來指導班委干部選拔,由學生共同選舉班干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班委工作的有序進行。競爭機制的引入,就是要激發學生對班級工作的責任心,讓學生不斷學習提升,以便勝任班級管理工作。同時,利用競爭機制,來實現班委輪換,以增強廣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督促班委干部以身作則,盡職盡責地完成各項事務。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明確分工,要信任和放手,讓班干部自己主持相應的工作。對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壞的現象給予批評和制止。當然,班主任也要關注班干部的成長,要做“催化劑”,為班干部提出建議和適當指導,促進班干部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開展工作。另外,班主任要樹立班干部的威信,要對班干部進行管理,加強對班委的約束,營造班級管理良好氛圍。
三、以“愛與理解”維系班級,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
班級管理并非易事,班級管理無小事。如何管理好每一名學生,如何更好地增強班級凝聚力?唯有“愛與理解”,才能化解師生間的隔閡,才能化解班級成員間的矛盾。班主任只有將“愛與理解”納入到班級管理中,用心去愛學生,用心去理解學生,才能讓師生共沐陽光,才能讓班級問題迎刃而解。班主任要給予學生愛,就要從理解學生開始,了解他們的生活、家庭、行為、品質,以“朋友”的身份來對待每一名學生,用愛來滋潤學生的心田。對于班級管理中的一些事務,班主任要信任學生,要尊重和理解學生,用眼神來鼓勵學生,用言語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班級中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班主任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頑皮、學習成績差就冷漠對待,而應該多觀察、多幫助、多鼓勵,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做學生的好朋友,潛移默化地影響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懂得溝通的藝術,協調班級成員的關系
善于溝通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一方面,班主任要與各任課教師進行良好溝通,共同制訂教育目標,了解各學科教學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并對相關問題查找根源,一一解決;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家庭、學校間的溝通,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積極與家長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化解學生學習、成長中的難題。
最后,班主任要具備“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人格品質,加強自我專業知識、教育技能、師德修養的學習,為學生樹立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班主任崗位上,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適當的班級管理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