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挫折教育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策略
作者:余 晴 陜西省楊陵區第二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18-07-09 17:00: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1世紀充滿了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競爭,更要看能力的強弱,特別是要看人才的承受能力、適應能力與生存能力以及人才意志品質的優劣。競爭使初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難免遭遇挫折與失敗。現在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優越,耐挫能力差,意志力比較薄弱,一旦生活或學習中遭遇困難、挫折、失敗,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產生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下面從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簡單談一談我的想法。
一、學校教育策略
1.關愛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特長、家庭環境、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并及時地發現學生的異常反應,認真分析,對癥下藥,消除過激想法和極端行為帶來的危害。
2.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引導學生正視挫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關不怕困難、戰勝挫折的內容,采用講明道理、直觀引導、設置障礙、模擬訓練等方法,啟發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必須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氣餒,敢于奪取勝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抗挫折意識。
3.開展主題班會,巧妙地利用各種挫折事件,讓教育融入生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初中生,針對他們的認知規律,要采用具體的、直觀的事物,引發他們的興趣,觸發聯想。教師要把握教育契機,利用身邊發生的挫折事件進行教育。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冬季送溫暖活動中,結合學校的捐款活動,讓學生聯想“如果自己是一名非常貧困的孩子,在冬季到來時衣食都沒有著落,該怎么辦?”讓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
4.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施抗挫折教育。課外活動是我們進行抗挫折教育的有力陣地。學生都非常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針對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抗挫折教育方式和方法。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內容,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煉意志。例如:春天時,我們會安排學生進行拉練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磨煉意志,效果遠比空洞說教好得多。
5.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營造濃厚抗挫折教育氛圍。要注重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板報、墻報、手抄報、觀看相關視頻、收聽廣播等滲透抗挫折教育,能夠產生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櫥窗里設立抗挫折教育專欄,展示英雄人物以及身邊同學戰勝困難的事跡,在班級墻壁上掛上名人戰勝挫折的警句等,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接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策略
1.做一個了解孩子的家長。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煩惱,需要有人傾訴,需要有人引導。在家庭中,父母就是最好的傾訴者和引導者。只要父母能夠和孩子交朋友,了解孩子,就能把這項工作做好。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父母更要多和孩子聯系,經常和孩子耐心地煲煲電話粥,堅持寫家信,多從心靈上彌補父母不在家給孩子造成的空虛,切忌用物質金錢代替心靈的關懷。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并引導其正視挫折。在家庭教育中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是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基礎。家長培養孩子自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針對孩子的優點表揚鼓勵,消除孩子自卑心理。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進步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和表揚。
3.設置交往情境,給孩子創設宣泄交流的空間。孩子遇到挫折,心里肯定不好受,而宣泄能緩解情緒,能讓孩子更快、更好地走出困境。因此,家長既要注意多跟孩子溝通,及時地提供幫助,又要鼓勵孩子交朋友,遇到困難時找朋友傾訴尋求支持。
4.多渠道的教育、熏陶,增強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家長可在平時的教育中教給學生對抗挫折的方法,如給孩子講自己遇挫時是怎么處理的,給孩子看一些世界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輪椅上的夢》等,播放一些勵志歌曲如《真心英雄》《風雨之后是彩虹》等,也可帶孩子到敬老院去做義工,或回農村干力所能及的農活。總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通過各種渠道來鍛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師僅僅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進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作為十分重要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