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應彰顯情趣
作者:黃建英 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
發布時間:2018-07-09 10:45: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情趣一詞可以拆解為情感、情調、趣味、興趣。充滿情趣的課堂應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同時又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小學生正處于玩心大、童真濃的年齡段,而作為人文類學科的語文,本身也是一門包羅萬象、涉獵廣泛、形式多樣的學科。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彰顯情趣,要實現這一教學宗旨,有賴于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一、故事教學法
“愛聽故事”幾乎是每一名兒童的天性。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在眾多兒童讀物中,故事書是最受小學生追捧的,引人入勝的情節往往容易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書本之中。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彰顯知識情趣。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烏鴉喝水》為例,這是一則非常簡短的寓言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篇幅,但教師可以在不改變故事內容、尊重故事本意的基礎上,將其豐富化,為故事增設豐富的情節。比如,對烏鴉口渴的神態動作等進行描述,對烏鴉看見瓶子時的心理活動進行描述,將烏鴉銜小石子并將其放到瓶子這個過程細節化,對烏鴉排除萬難,最終喝到了瓶子里的水進行心理活動的描述等。當教師嘗試從這幾個方面去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解這篇課文時,其情趣度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故事情節越是多樣,故事內容越是豐富,學生越容易聽得入迷。
二、情境創設法
情境創設法指的是教師人為地在課堂上借助一定的道具來還原教材文本中的某個情境,通過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中來為課堂注入情趣的氣息。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美麗的南沙群島》為例,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材向學生們介紹了南沙群島豐富的資源、優美的景色、發展的歷史等。教師最容易創設的一個情境就是“春游”,即教師帶領學生去南沙群島旅游。在活動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桌椅靈活地擺放,預留出可以步行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比如,選擇一首曲調、節奏與文本的基調非常吻合的輕音樂一直循環播放,在聽覺上首先給學生營造一種出游的氛圍。與此同時,教材文本里面提到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這一海浪拍打的聲音,“將來的南沙群島會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旅游勝地”這一場景中可能有游客的歡呼聲。這些聲音都應適當地穿插在整個課堂中。
三、微課教學法
微課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精選一個教學短視頻作為教學工具。微課教學法之于課堂情趣彰顯的價值在于:一方面,以動態影音的方式將原本印刷在紙質教材中的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來講,既有趣又新奇;另一方面,以“四兩撥千斤”的關鍵精華內容抓住核心知識,讓學生在情趣課堂中高效地學習知識。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虎門銷煙》為例,這個內容屬于歷史人文的范疇,學生除了要了解事件本身外,還需要了解其承載的歷史意義。而“歷史”往往容易給學生枯燥無趣的感覺。為此,筆者所選擇的三分鐘微課,前一分鐘半里,以動畫短片的形式來還原“虎門銷煙”這一歷史事件;后一分鐘半里,以旁白講解的方式,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對事件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價值以及貫穿在其中的語文知識進行介紹和描述。很顯然,以微課的形式來陳述內容,比起教師單純地講解或者學生自行閱讀會更有情趣。
四、活動任務法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部分小學生,不論是在學習時,還是玩耍時,都喜歡結伴而行,在課堂上也有一部分學生喜歡和周圍的同學講悄悄話或者傳小紙條。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這種課堂上的“劣根性”巧妙地進行轉換,以活動任務法來開展課堂教學,如此還能更好地彰顯課堂的情趣。以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奇妙的互聯網》為例,這篇文章里介紹到互聯網的幾個特征。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互動主題“互聯網,我的好朋友”,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成果展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是如何使用互聯網的,用互聯網來干什么等。在實際作業中,有的小組是幾個人以問答講座的方式來介紹,有的小組是以剪貼報的形式來介紹等。無論哪一種形式,活動任務法由于學生可以以自由的形式活動來學習知識,課堂情趣度更高。
情趣課堂的打造,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更好地挖掘并激活語文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喜歡語文。另一方面,更好地借助知識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和文化價值來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故事教學法、情境創設法、微課教學法、活動任務法這幾種方式,在情趣語文課堂中綻放語文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