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理想的區域教育——專訪渭南市教育局黨福奎局長
作者:范希望 馮麗穎 胡文強
發布時間:2018-06-25 09:38: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記者:習總書記多次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那么,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就應該是我們教育人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一名市教育局局長,請您說說您心目中的美好教育樣態。
黨福奎:我理解的美好的教育,應該就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實際上,我更愿意用理想的區域教育來描繪我心中的美好教育圖景,因為這樣更接地氣、更好詮釋。
記者:這樣更好,那就請您給我們具體描繪一下您心中的理想的區域教育圖景。
黨福奎:渭南市基礎教育的理想樣態,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高質量,二是公平,三是群眾滿意。
高質量的教育就是教育體系要完備,教育要素水平要高,學生要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在完備教育體系方面:我們著力實現“幼有所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優質發展普通高中,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在提高要素水平方面:實施“學校達標”工程,使區域內的所有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培養提升千名校長;實施“教師提升”工程;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堅持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
公平的教育就是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殘障、留守、隨遷等而失學;義務段能平等上學、高中階段以上機會公平;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有枝可依”。如何實現“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殘障、留守、隨遷等而失學”?一是健全學生資助體系。學前教育“一免一補”、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普通高中“一免一助”、中職學校“三項資助”、大學生源地信用貸款,以及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得到全面精準落實。二是實施精準扶貧。三是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按照30萬人口一所學校標準,配齊特殊教育學校。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在經費補助、設施設備、師資力量、教學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四是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五是加強控輟保學,確保學生依法完成義務教育。如何實現“義務段能平等上學、高中階段以上機會公平”?嚴格落實義務段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行陽光招生,積極推進均衡編班,著力消除“大班額”。實行大學區制管理改革,探索完善“合作”“合并”等多種模式,推進義務段教師校長交流輪崗。落實隨遷子女“兩為主”政策,做好殘障兒童隨班就讀等。實施“四個有利于”導向的中考改革,精準扶貧學生降低10分錄取,優質高中將招生名額分配到薄弱學校,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大體比例為6∶4。
群眾滿意是發展教育的宗旨所在。人民滿意的教育涉及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什么是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應該是高質量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以及為實現此目標提高各級的教育治理能力。高質量和公平,我剛才已談過,不再贅述。對教育治理能力滿意主要包括三點:一是對教育生態滿意,教育得到優先發展,尊師重教成為社會共識,沒有各類亂招生、亂補課等教育亂象;二是對教育人員滿意,教育行政、科研人員廉潔從政、廉潔從教,廣大教師師德師風良好;三是對教育機制滿意,堅持依法從教,群眾身邊的教育問題能夠得到積極的回應和解決,意見建議能夠得到很好的回應或采納。第二個問題,人民滿意的教育靠誰辦?黨委政府是主導,教育行政部門是主體,校長是關鍵,教師是重點,家庭、社會是保障。第三個問題,人民滿意的教育如何辦?當然還是從公平、質量和治理能力三個方面去抓了。
記者:您的區域教育理想可以概括為“人人皆可成才,個個‘有枝可依’,樣樣群眾滿意”。聽上去既骨感又豐滿、既系統又全面、既有擔當又有情懷,請問實現它的最主要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里?
黨福奎:實現理想的區域教育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各級黨委政府要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社會各界要積極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育工作,在此基礎上,我認為還是要下大力氣抓教師隊伍建設和校長職級制改革。
記者:近年來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很受各方關注,渭南在這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請您談談渭南實施校長職級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和實施難點。
黨福奎:一個好校長一定能辦一所好學校。提高教育質量,意味著要有更多的“好校長”。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目的在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探索取消學校行政級別,加快構建現代學校制度,引導校長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打造一支專家學者型、改革創新型、民主管理型的中小學校長隊伍。
改革的難點有這么幾個方面:校長職級制的改革是一項復雜工程,第一要從思想認識上突破,要提高相關領域對校長職級制的認同;第二,改革涉及多個部門,加強多部門協同合作很重要;第三要加大財政投入;第四要制定專業的職級制標準,如職級評定標準、考核標準、專業發展標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記者:教師是教育事業的根基和關鍵,您對渭南市的教師發展有什么期許和考慮?
黨福奎: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程度,更多地取決于對教師的滿意程度。有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師德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精神狀態好的教師隊伍,引導更多的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才能有一方高水平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堅持“以德為先,骨干帶動,全員提升”的戰略思想,按照建立“招聘引進、嚴格管理、培訓提升、提高待遇、轉崗和退出機制”的教師管理思路以及“名師示范引領,教學能手輻射帶動,校本研修全員參與”的工作思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分類分層開展培訓。具體有五個方面:第一,全面落實完成國培、省培任務;第二,實施了“精英校長”“精英教師”培養計劃和“青年教師”助飛計劃;第三,根據渭南實際,實施了“提升千名校長,建設教育強市”工程;第四,每年組織全市教師進行業務能力測試,采取以考促學,以學促教的形式,幫助教師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第五,逐年優化送教下鄉培訓方案,讓農村教師受益。二是創新思路,多措并舉,構建“1365”教師培訓模式。初步構建起涵蓋省、市、縣三級,包括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四類骨干在內的分級分類“136”骨干教師體系,即1000名省級骨干,3000名市級骨干,6000名縣級骨干,用以帶動全市教師的專業發展。
記者:發展素質教育是黨和國家的戰略決策,也是我國教育的核心任務。渭南在深入系統推進素質教育方面是全省的典范,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經驗。
黨福奎: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確定的戰略主題,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抓住素質教育實施途徑和保障措施兩個重點,整體構建和完善素質教育實施體系。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從德育、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體育、藝術、科技信息、社會實踐等七個方面整體完善素質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讓每個孩子“有枝可依”。要在思想認識、學校達標、校長教師隊伍建設、課程和評價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
記者:渭南的教育黨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您作為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在抓中小學校黨建方面力度也很大,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黨福奎:黨的建設不僅事關立德樹人的根本性問題,更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兩個意見”精神,將全面加強黨建工作列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引領全市教育向著“理想的區域教育”這一美好的目標前行,不斷提高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形成黨建工作“1234566”的工作思路,即圍繞黨建這一條主線,強化立德樹人和“雙覆蓋”兩個著力點,夯實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制度保障三項基礎保障,打造四個示范群體,創新五項工作,做到六個結合,實現六個到位,充分發揮了學校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形成具有渭南特色的中小學黨建工作模式。
記者:到2020年,我省要率先在我國西部地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渭南的路徑選擇和推進情況怎樣?
黨福奎: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現代化內涵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標準化,包括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化、師資配置標準化以及課程標準化;二是教育手段的“信息化”;三是法治化。我是非常認同的。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的現代化,教育信息化不能等同于教育現代化。
渭南的合陽教育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教育現代化發展上作了新的探索,教育工作一直處于陜西省的第一方陣,更是渭南教育的領頭羊。前不久,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等人到合陽調研指導教育現代化工作,該研究中心在全國遴選了少數有基礎有潛力的地區,合作探索并總結區域教育現代化成功模式。經過前期比選研究和調研,認為合陽創造積累了值得推廣的先進經驗,該研究中心擬與合陽縣共建教育現代化示范區,并從政策創新、內涵品質、教師研修、教育評估、經驗提煉等方面做了規劃。
其實,我們心中的理想的區域教育,就是不斷走向美好的、人民滿意的、現代化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