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所不在,恨無所不在,因為心念無所不在……”晚上靜下來時,我拿起放在手邊的書,無意中看到林清玄的這幾句話,在腦海里回味良久。班里小臻(化名)同學的轉(zhuǎn)變,其實,體現(xiàn)出教育是無所不在的。

小臻寫的一手好字,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就認識了他。雖然對他的印象還不錯,可是通過一兩個月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性格比較執(zhí)拗的孩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認死理”。還沒等我擠出時間和他聊天,就發(fā)生了一起頂撞老師的事情。

那節(jié)課是音樂課,任課教師馬老師是一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上課的時候,課堂紀律有點亂,有幾個學生在說閑話,他就點名批評了小臻。小臻立即大聲反駁:“我沒說話!”馬老師說:“難道是我冤枉了你?”小臻就和馬老師杠上了:“你就是冤枉我了。”當時我正好去班里,準備帶學生去做課間操,面對56雙眼睛,我想,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其他學生可能會效仿小臻頂撞老師。我當即讓小臻去了辦公室,然后我問他怎么回事?小臻理直氣壯地說:“我沒說話,他為什么要冤枉我?”

我立即想到前幾天另一個班也發(fā)生了類似的情況,一位學生也是因為頂撞老師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班主任苦口婆心地給那個同學講道理,說了一節(jié)課,那位學生居然還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做得不對,但老師做得更不對,嚷嚷著說老師不尊重他,老師方法粗暴等。看小臻的勢頭要和那個同學一樣,我想再這樣下去,肯定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于是直接撥通他家長的電話,請他的媽媽過來。

他的媽媽很快到學校了,我把事情的經(jīng)過講給他的媽媽聽。小臻的媽媽就開始批評他,他還是很不服氣,跟家長也叫板起來。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出去了,把空間留給他們母子。大概20分鐘后,他的媽媽走了,他哭著出來了,我沒再說什么,進班上課。

下午,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一說起頂撞老師的事,他又是很激動,還委屈地哭了。于是我就問:“你說你沒說話,老師冤枉你了,我相信你,但你想過為什么會冤枉你?”他一聽,不哭了:“沒想過。”我一看有門兒,繼續(xù)說:“我想你肯定沒想過,老師會批評你,是因為——還記得我跟你們講的信用危機嗎?你現(xiàn)在就處于‘信用危機’時期,你以前是不是經(jīng)常說話?”他一聽這話,聲音不再那么沖了:“老師,我以前是經(jīng)常說話。”他承認了這點。我繼續(xù)說:“你認為老師批評你,是對你好還是壞?”“壞!”他不加思索地說。看來這個孩子還不太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告訴他,犯了錯誤,老師如果不批評他,表面上看來是對他好,但長遠來說是害了他。聽到此,他低下了頭。

這次和他的談話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從根本上解決了他思想上的問題,讓小臻明白了虛心接受批評的好處。回想處理這次頂撞老師的事件,讓他的家長來學校,其實他媽媽的教育可能沒起作用,但是緩沖了他的情緒,如果沒有他媽媽在中間的緩沖,他可能也會和我“杠”上。從這件事之后,他再也沒跟老師頂過嘴,因為他明白老師是為他好,而且還擔任了小組長,在他的帶領(lǐng)下,他那個小組的成員學習很努力,進步也比較快。班里再也沒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