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錯時教研就是錯開時間,開展教學研究。虢鎮中學原來的教研活動集中安排在周四下午第四節課,這與學生社團和體育活動往往沖突,一些教師因為要組織學生而不能保證參加,加上時間較短,事務性安排較多,造成深入研討不足。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從2016年春季開始,我們把教研活動排入課表,即周二、周三、周四的上午前兩節課分別是語文、物理,數學、化學,英語、體音美的教研活動時間;周二、周三的下午前兩節課分別是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的教研活動時間。經過兩年的運行,我們覺得,錯時教研有以下優勢:

一、保證了全員參與,提供了教師交流學習的平臺

錯時教研保證了教研活動的時間和地點,有利于教師充分地開展對話與交流。學校把參加教研活動作為教研考核的一項內容,安排專人考勤檢查,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年度考核等掛鉤;學校領導率先垂范,分組包抓指導。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各教研組進行了組內聽評課活動、賽教教師磨課活動、省市級教學能手公開課活動、青年教師課堂展示活動等,做到全員參與,靜心投入。在研討時就教學的具體問題,比如教學方式的采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設計的優化等進行研討,開誠布公,實事求是。

二、整合了教研組資源,便于跨年級交流和銜接

錯時教研活動主要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新考綱頒發,我們組織各教研組進行新考綱研究。圍繞高三復課,高三教師交流他們復課的得失與困惑,高一、高二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體音美組針對高三考前的調適,主講人提出方案,大家針對內容、場地和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確定了三個項目,在學生活動中取得了好的效果。期中考試后,各年級認真地分析試卷,交流閱卷中發現的問題,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另外,在市級賽教前,我校賽教教師與隴縣中學教師交流,雙方教師說課評課,促進了雙方教師共同發展。

三、體現了研究的針對性和深層次,避免了形式化和事務性

主題教研,更能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求各教研組精心設計,每次活動要有主題,要有主講人,話題要能引發廣泛討論。比如,物理組研討如何上好一節習題課;化學組開展提高學生化學答題語言規范性的研究;數學組進行了高三第二輪復習的現狀和思考研討;生物組進行了高一生物實驗教學及存在問題研討;語文組探討關于漢字書寫大賽的組織和輔導;英語組進行校本小課題研究;體音美組針對區籃球比賽、足球賽參賽等,總結得失,分析對手情況,制定戰術戰略,最終取得了良好成績。

四、有利于同伴互助,促進了教師共同提高

教師是教學人員,也應是研究人員。教師不是天然的研修專家,需要在實踐中磨煉與提高,而充分的教研活動時間給教師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和磨煉的舞臺。為了有效參與教研活動,主講者和參與者都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這需要查找資料,讀書學習,研究教材。在主講人精心準備和廣大教師極參與的過程中,收獲的是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圍繞自己小課題研究中的困惑請教同行,指點迷津;外出學習歸來,分享其學習的體會和收獲;賽教歸來談自己的反思和感悟,結合自己的教學探討具體教學問題,促進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一次又一次地提升了全體教師教育理念、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

反思兩年來的錯時教研活動,我們覺得應當注意下面幾點:

1.加強教研骨干隊伍建設,加強過程的督查和管理。教研活動的水平層次和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研組長的責任心。教研組長要統一認識,強化責任意識;要立足長遠,做好教研計劃;聯系教學實際,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要開動腦筋,確定研究主題,著力解決重點問題。另外,教師的自覺性是研修活動取得實效的基礎,而學校教研氛圍是否濃厚是校本研修取得實效的基礎。如果教師積極性不強,集體研討開展就有難度;如果教研氛圍不好,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真切交流。為此,學校要加強教研骨干隊伍的培訓和引導,加強專業引領和指導,讓教師認識到教研活動帶給學校和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自覺性。加強過程的督查和管理,嚴格教研考核,形成重視教研、熱心教研的濃厚氛圍。

2.要善于發現和提出真正的教學問題。教研活動是否有效,關鍵是能否提出適合研討的教學問題。研究的問題要具體,且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引起教師的參與興趣。交流內容籠統,研討內容不具體,教師間對話交流就少;主講人準備不認真、不充分,對問題的探討不深入,倉促進行,活動就會流于形式。需要強調指出,課堂教學始終是提高質量的主渠道,教研活動必須聚焦課堂,圍繞課堂教學問題展開研究(包括小課題研究),這樣才能體現教研活動的實效。

3.注重教研成果的總結、整理和運用。教研的目的是改進教學,教研的有效性就要體現在教學改進和質量提高上。研究成果要及時真正落實在改進教學實踐中,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因此,應更加重視教師自己的學習、反思和消化,給教師的學習和反思留下一定的時間。每次教研活動,除了教學過程的記錄外,要有教研活動效果的反思性材料,主題發言人或參與者最好能有論文或其他文字材料形成。

4.教研的內涵應更豐富,應重視對學生的研究。以往的教研,往往只是教師之間的討論,更多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教。而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是否有效,學生學得怎樣,研修活動的效果如何,都要落實在學生身上,體現在學生的全面進步上。所以,教研活動有必要研究學生,要關注學生情況的分析,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促進學生長遠發展。教研的內涵應更豐富,外延應該擴大,由教學到教育,由教師到學生,圍繞質量提升,所有的教師成長、學生教育都可納入研究;圍繞學生案例,開展學生轉化研究,探討個性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5.教研的形式應當多樣化,做到不斷創新。教研活動要做到形式不斷創新,才能吸引教師積極參與。比如組織公開課的說課和評課、專題問題的研討、校本課題研究、讀書心得交流、教學經驗分享、論文寫作體會交流、小課題研究體會與方法交流、觀看名師授課視頻并交流觀后感受,還可開展板書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等。同課異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方式,課后點評,引發思考,充分交流,形成共識,一課一得,效果直接。

要統籌安排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活動。教研組有教研組的優勢,但不能很好地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集體研討活動參與面不廣。所以,還應重視備課組活動,針對各年級的具體實際,針對教材的具體內容進行交流。

6.教研內容應切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要立足行動研究,著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學困惑與同行交流,可以分別完成各自的學案任務,然后集體討論修訂;主題發言后大家討論,達成共識,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教研內容、形式要征求教師的建議。課堂教學研討不僅要有精心打造的展示課外,還要有原汁原味的常態課,以便發現問題,改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