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育“齊步”走 教育發展更均衡——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的實踐探索
作者:吳 瓊 魯 立 漢陰縣實驗小學
發布時間:2018-06-25 15:04: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城里的教育水平比農村高,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在漢陰縣,這種“思維定勢”正在被改變。漢陰縣實驗小學與該縣城關鎮太平小學、楊家壩小學組建的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形成“教研共同體”,實現了“捆綁式發展”,帶動了兩所農村校教育質量連年攀升,兩校學生人數迅速增長,有效地促進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2017年12月19日,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被評為“安康市教研協作區改革先進單位”。這背后發生了哪些故事,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呢?
一枝獨秀不是春
近年來,隨著扶貧搬遷的惠民政策不斷深入推進,漢陰縣的人口數量逐年增長。漢陰縣實驗小學以其美不勝收的校園環境、耳目一新的硬件設施、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和有口皆碑的教學質量,引得學生蜂擁而至,學生人數由建校之初的幾百人,劇增至兩千多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距離漢陰縣城不足3公里的城關鎮太平小學、楊家壩小學,因很多學生家長千方百計地把孩子送到城關一小或實驗小學就讀,造成太平小學、楊家壩小學的學生人數銳減。因此,加快城郊學校建設步伐,提升農村教師專業水平,縮小城鄉辦學差距,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迫在眉睫。
同舟共濟揚帆起
2014年,漢陰縣教育體育局組建了以漢陰縣實驗小學為學區長學校,城關鎮太平小學、楊家壩小學為成員學校的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三年來,漢陰縣實驗小學在提升協作區內學校的教師專業素養、形成區內教研特色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健全組織定目標,找準方法重落實。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機構,明確責任分工。成立了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管理領導小組。由學區長學校校長任組長,成員學校校長為副組長,下設“教師管理中心”、“教學管理中心”和“校本研修中心”。二是教研協作區內教育教學管理實行“九統一”,實現“捆綁式發展”。“九統一”,即“統一管理策略、統一共享設施、統一教師調配、統一師資培訓、統一課程規劃、統一教研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質量監測、統一評價激勵”。具體做法是:一是區內教師雙向交流跟崗人員由“教師管理中心”統一確定。同時,成立教研協作區學科教研組,便于開展教研活動。二是區內學校統一課程設置、統一課表、統一作息時間。三是要求分校教師參加學區長學校組織的重要工作會議,每周工作例會由分校校長參加,并負責傳達會議精神。四是統一開展教研活動,教研協作區將每周二定為“教研活動日”,區內所有教師下午在實驗小學就餐,5:30—7:30進行分組教研活動。大型教研活動由區內學校同步或分工完成。五是學區長學校參與成員學校的教師考核。管理上的“九統一”促使三校在課程改革、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校本研訓、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互動互助的團隊,實現共同發展。
實施集體備課,促使專業素養同提升。首先,為保證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制訂了“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集體備課流程及要求”,要求所有備課必須進行以下流程:一次研討,主備人備課;二次研討,評議修改;年段主任審定,備課定稿;“教學管理中心”審定,打印發放。在集體備課流程中,主要關注教師使用備課樣稿時是否根據自己的課堂實踐進行二次備課;是否記下了教后反思等,并在協作區內進行情況反饋,提出整改意見。
創新“五步互動研訓模式”,形成區內教研特色。為解答老師們在教學工作產生的困惑,解決老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教研協作區“一月一主題”活動的開展,構建了研訓一體的教研模式,即“五步互動研訓模式”。該模式分為五個環節:確立主題,針對老師們在課堂中發現的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整理,分類歸納,形成核心問題,從而確立研訓主題;集體備課,在研訓主題下選課、集體備課、優化設計,編制專題研修活動記錄表;共同上課,一名教師上研討課,同學科所有教師聽課觀課,填寫活動記錄表,使每一位教師都與上課教師一起動起來;互動評議,整理、交流活動記錄表,集體評議所觀所感;專題研修,針對本次研訓主題及研訓主題下進行的研討課例進行專題培訓。組織開展了十余次專題研訓活動,如單元解讀及單元目標的有效分解落實、如何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如何上好20分鐘微型課等。在同一主題下的研訓,有研討課例,有互評互議,有專題培訓,有效地實現了學用結合的培訓目的。
教師雙向跟崗交流,縮小城鄉師資差距。三年來,漢陰縣實驗小學先后派出多名優秀教師到成員學校進行交流示范,其中省級教學能手有5名,市(縣)級教學能手有3名,優秀骨干教師有1名,學科涉及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同時,先后有9名成員學校教師到實驗小學跟崗學習。三年來,漢陰縣實驗小學教研協作區先后培養出省級教學能手1名,市級教學能手2名,縣級教學能手4名。
百花齊放春滿園
三年來,正是這種同呼吸共命運、同研討共成長的“教研共同體”,讓楊家壩小學、太平小學的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楊家壩小學的部分學科教學成績由最初的16.3分,增長到現在的67.5分。正是這些變化,吸引了到城區學校就讀的學生逐漸回流。太平小學2014年秋季在校學生118人,2016年9月增長到206人;楊家壩小學2014年9月在校學生133人,2016年9月增長到196人。楊家壩小學五年級學生徐志鴻的家長體會最深:“以前聽人說,城里的學校不論是環境,還是教學質量,都好得多,我們就想盡了辦法,把孩子送到了實驗小學去念書。一天接送四次,路上車多人多,既不安全又耽擱時間,我一天啥都做不成。近兩年聽說楊家壩小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校園環境好了,學習氛圍好了,而且課程開設得豐富多彩,老師也非常盡職盡責,我又把孩子轉回到楊家壩小學上學。我覺得,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把孩子放在家門口上學,我很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