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
作者:楊麗軍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
發布時間:2018-05-22 09:53: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針對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時代特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進行了初步探析。
【關鍵詞】新時期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大學生是當代青年群體中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與未來,代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他們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成敗。特別是在當代,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文明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新時期大學生思想、身心的時代特點,從而對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進行探析。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
1.思維活躍,個性張揚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Internet的普及,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的更新換代,新時期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而又簡便。因此,他們的眼界開闊,思維活躍,信息靈通,知識結構復雜而又多樣。新時期的大學生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時尚,不喜歡被束縛、被干涉,不喜歡較為傳統、教條、死板的教學模式。眼界開闊、思想活躍、信息靈通的他們希望被多方關注,希望教師能夠和他們進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同時,新時代的大學生經常以自我為中心,自大、自戀、自負,說話、做事不顧及教師和同學的感受,甚至還具有批判精神這樣的時代標簽。
2.時代感強,功利心重
新時期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廣泛而又多樣。他們能夠較為迅速、準確地把握時代旋律,接受各種新鮮事物、流行因素和多元文化。因此,強烈的時代感是新時期大學生的標簽和符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時代背景下,巨大的就業壓力以及現實中物質生活的豐富、發達等,使新時期的大學生切身感受到物質生活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的價值取向從社會化走向個人化,弱化了社會責任,強化了個人利益。價值取向功力,目標定位務實。
3.自我意識強,心理素質差
新時期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他們就是每個家庭的中心,承載著家庭的希望。父母家人的過度呵護,親戚朋友的聲聲贊揚,使他們的成長軌跡幾乎趨近完美。因此,成就感、優越感、自我感“爆表”。大學生活使他們大多數人不得不第一次面對學業壓力、宿舍關系、師生關系等。然而,一帆風順的成長道路使他們遇到困難、壓力和挫折時,心理極度脆弱、難以承受,從而造成心理嚴重失衡,以致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因此,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嚴峻和突出是對他們成長環境、過程的一種反映。
4.空有理想、信念,但現實目標缺失
新時期大學生在初入校園時,對未來充滿憧憬,認為自己能處理好大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在面對與高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學習方式時,卻又不知該如何邁出大學的第一步。于是,一部分人便選擇了“放任自流”的生活、學習方式,還有一些人很長一段時間徘徊在大學的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中,久久不能自拔。這些現象均反映出新時期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特征:有著美好的理想、抱負,但缺乏現實目標,不知具體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1.自覺踐行全局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較為復雜、系統。它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極度重視家庭教育并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家庭責任感。作為家長要懂得,言傳身教遠遠勝于理論說教,潛移默化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方面,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培養目標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和基礎。學校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隊伍建設和師風師德建設;社會方面,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大環境,從而降低社會負能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注重理想信念、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新時期大學生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信念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魂工程。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基層輔導員,筆者也承擔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這兩門課程,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筆者也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這兩門課程對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以及將來就業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靈魂。所以,我們要采取科學教育的方法讓新時期的大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從踏入大學的那一刻開始,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及就業進行合理的規劃,了解自我,了解職業,了解社會大環境,把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教育有機結合,從而轉變觀念、扎根基層、服務社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3.充分發揮媒體網絡教育的作用
當前,網絡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上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90%以上的學生成為“拇指族”,網絡成為他們有效學習、交朋會友、傾吐心聲、交流情感的主要場所和陣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在不知不覺中被網絡悄悄地改變著。面對網絡如此強大的功能,作為高校,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網絡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有功效。
4.關愛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應當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解決新時期大學生的實際困難、為學生辦實事相結合,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升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凸顯解決思想問題的人文內涵,通過無形的引導和有形的服務,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猶如春風化雨,落地生花,在政府、學校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座連心橋。同時,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及時有效地疏導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把一切危險的信號扼殺在搖籃中,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式方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是在雙方平等、信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項工作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和情感交流,且當前學生工作中的大多問題都是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此項工作。此外,在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時我們應運用平等討論、協商對話、雙向交流、雙向互動等現代思想教育方法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學生和基層一線輔導員的心理距離縮短和貼近,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化的感情環境,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僅僅是思想觀點的交流,同時也是感情和心理的交流。在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其能深切地感覺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基層一線輔導員對他們真真切切的、發自內心的愛,從而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
5.舉辦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活動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它對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價值取向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滲透性。因此,作為和學生經常接觸的基層一線輔導員,要善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體娛樂活動,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使之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同時,輔導員也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對工作要有激情,發掘學生活力和潛力,讓學生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
結 語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時期大學生也有其自身的時代特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析及創新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學科建設的重大課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我們應結合當代社會實際及新時期大學生的時代特點,不斷開創、探索新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衛平:《論高校和諧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建》,《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韓東亮:《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淺析》,《河南農業》2008年第8期。
[3]鄒丹蓉:《談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第11期。
[4]《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