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民辦高校書院制改革研究
作者:梁 靜 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5-21 10:45: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相繼在傳統的學院管理模式下,逐步推行書院制改革,實行學院與書院并行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這一改革尚處于發展期,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從民辦高校實施書院制改革現狀、內部條件、外部環境和完善路徑等方面著手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我國民辦高校書院制改革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民辦高校 書院制 swot分析
西安翻譯學院校級教改課題,項目編號:J16B19。
書院制概述
書院式高校管理制度把專業教育與素質培養有機結合,充分汲取了西方傳統博雅教育和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精華,是一種新型的大學生管理模式。當前,我國高校的書院管理制度是將學生的專業學習交由高校的二級學院承擔,而素質培養、通識教育、思政工作交給書院負責,學院與書院在管理機制上相分離,事實上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同時接受二級學院與書院雙重管理的模式。高校采用書院制的目的是把專業教育與文化熏陶相結合,把人才培養與文化活動相結合,在保證專業水平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綜合素質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我國高校書院制改革現狀
在我國高校中,最早實施現代書院式管理制度的是香港中文大學。這所學校自1947年開始實施書院制模式,現已歷經數十載。目前,該校共設立了5所書院,已形成了書院管學生事務、學院管學術事務的良性機制,在書院制育人模式上有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而在內地高校中第一個推行書院制的是復旦大學,該校于2005年設立了4所書院,新生入學后首先進入書院接受一年的通識教育課程,之后再進入專業院系學習。同一年,西安交通大學為了促進師生的深度互動、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成立了文治書院,這也是西北高校在書院制管理模式上邁出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西安交通大學又相繼成立了6所書院,明確將書院定位為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要求書院著重培養學生的習慣養成、公民素質、綜合素質、心理健康等。之后,各高校開始陸續效仿,2007年以免費師范生為主體的華東師范大學設立了孟憲承書院,這也是內地第一所推行書院制改革的師范院校。2009年,肇慶學院開始推行“學科專業學院制,生活社區書院制” 的校內體制改革。近幾年書院制更是快速推廣,尤其是在一些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中。目前,實行書院制管理的民辦高校有浙江萬里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西京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等。
民辦高校實施書院制的內部條件分析
1.優勢
(1)民辦高校普遍管理效率高,真正踐行書院制有制度保障。當前,各高校在傳統的二級學院管理制度上推行學院與書院雙重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如果要想運轉良好,必須要有一套高效的運行機制。這個機制的組織機構必然要與現有的以二級學院為主要管理單位的學生管理組織機構有機結合,既不能出現機構重疊、人浮于事的現象,又要避免在教育管理學生時產生“書院管不著,學院卸責任”相互扯皮的情況。公辦高校作為我國“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塊堡壘”,校園內的僵化、高耗低效之類的不治之癥不可避免,由于改革會觸動利益,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書院制的實施和作用。民辦高校的優勢就在于它有較大自主管理權,行政化痕跡較少,因而推行先進的教育生產力(人才、思想、模式等)所受到的阻力也較小,對書院制的落實有更強的執行力,推行當前這種學院與書院并行的管理模式更加有效率。
(2)民辦高校普遍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結合較好,有利于推行書院制。高校實行學院與書院制雙重管理模式,要求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要求能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全方位育人。彰顯學生個性的同時又能結合市場需求,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這可以說是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我國的民辦高校比公辦高校更重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更早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上個世紀末期以西安翻譯學院為首的一些民辦高校就實行“專業+外語+現代化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民辦院校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幫助,同時把創新創業教育也引進到教學當中,因而推行書院制在培養市場需求的人才方面民辦高校較公辦高校更有經驗。
2.劣勢
(1)民辦高校生師比不達標,導師數量不能滿足學生需求。民辦高校受制于辦學經費的影響,師生比往往偏高,比如2015年陜西省民辦高校生師比為27.7∶1,遠高于教育部要求的14∶1的要求,如果除去不適合做導師的兼職教師,實際生師比比例會更高。這就會導致導師數量不能夠滿足學生需求。同時,民辦高校教師肩負教學、科研甚至是行政等沉重任務,致使導師們無法對每位學生進行充分指導。
(2)教師住地較遠,導師駐扎書院困難。民辦高校不像公辦高校,教師有校內福利住房或集資自建房,教師住在校內,可以隨時指導學生。大多數民辦高校的教師無法住在學校,上班路程較遠,使得導師駐扎書院變得比較困難,若強使老師們將私人時間貢獻給學生用于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既違反勞動法又顯得學校管理有失人性化。
民辦高校實施書院制改革的外部環境分析
1.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倒逼民辦高校實施書院制改革。當前,我國多數高校依然沿用的是傳統管理模式:按照專業將學生劃分到不同學院,再按年級組建行政班級。至于學生管理工作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專業教師負責教學;另一部分是由輔導員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重教育輕指導、重管理輕服務”,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極為不利,也難以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管理者必須順應形勢發展需要,及時轉變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的教育管理理念。書院制教育體系較傳統的學院制管理模式更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更適合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2.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民辦高校實施書院制改革。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階段發展到了普及階段,加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就業人口出現結構性過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長期滯后于經濟社會改革,逐漸脫離市場需要的現象卻有增無減。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職業的需求不一致,從而導致供求錯位。由此導致的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對于民辦高校而言首當其沖的就是由此導致的生源萎縮問題。民辦高校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向學生收取的學費收入,由此可見生源數量是民辦高校能否生存的關鍵。可以說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是關系到學生未來就業前途的大問題,又是關系到民辦高校生死存亡的大事情。這就對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緊迫而現實的要求。
在學院與書院的雙重管理模式下,讓學院教師擔任書院導師與學生多接觸、多交流,還可利用自身資源邀請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作講座,為學生講解職場環境、職場經驗、職業要求,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制訂學習以及職業規劃。學校通過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突破專業化教育的局限性,更加有利于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從而解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過剩問題。
3.教師和學生能否準確定位,決定書院制能否成功。在學院與書院雙重管理模式下,師生都有多個身份,每個身份都有不同的要求。學院的教師身份要求搞好專業教學和科研;書院的導師身份則要求承擔起學生專業以外的教學和全面發展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必須在兩個不同的坐標系中為自己準確定位,還要能自如地在多個身份中不斷轉變,難度可見一斑,有時難免會顧此失彼。但是這兩個坐標系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只有協同運行,才能發揮書院制的優勢,使高等教育的育人過程更加協調有序,最終達到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4.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微妙關系,可能影響民辦高校書院制作長遠規劃。受物價持續走高影響,最近幾年大學學費普遍上漲,其中尤其以自籌經費辦學的民辦高校漲幅最大,使得民辦高校的學生及家長對學校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定位也有了微妙的變化。很多人已經把這一原本是求學者與管理者的關系,定位成了如今的“消費者”和“顧客”。作為花錢的顧客應該享受上帝一樣的消費體驗。這種心理驅使這群學生和家長對作為“商家”的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們要求以最少的投入(金錢、時間、精力)在短期內獲得最大的回報(知識、閱歷、能力方面的提升)。而任何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在短期內都難以準確顯現收益,導致民辦高校在用書院制模式育人時可能為迎合學生而實施一些短期行為,使得書院制最終流于形式。
完善民辦高校書院制改革的路徑思考
1.民辦高校應該找準并堅持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避免短期行為。書院制在實施之初,由于強調學生的深度參與,難免會讓一部分以“消費者”自居的學生不適應,提出種種問題,同時家長由于不了解書院制的特點及優勢也難免把參加書院制活動理解為“不務正業”,可能會提出質疑。這些都會讓民辦高校感受到壓力,重壓之下,有可能會放棄書院制或使書院制管理模式徒有虛名,無法發揮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故而各民辦高校在實施書院制之初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避免短期行為,才能發揮書院制的優點。
2.明確二級學院與書院的各自職責,理順兩者的協同育人關系。明確二級學院與書院各自的職責,職能要盡量作到互不交叉,方便教師和學生在兩個坐標系中為自己準確定位,以避免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等問題的出現。
3.減輕民辦高校教師負擔,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導師工作的運行機制。應該建立導師指導時間與教學課時互認機制,本著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盡量少讓教師做行政類工作,保證教師有充足的精力投入書院。
4.開展多元化、趣味性的書院活動,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書院活動。民辦高校可以在書院制下開辦一些咖啡沙龍、茶話會、聯誼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自發自覺地參與書院制的活動,通過營造教師指導和朋輩交往的師生互動的氛圍, 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杜麗娟:《我國高校實施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原因與現狀》。
[2]崔海浪:《我國高校書院制建設研究綜述》,《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9月第42卷。
[3]尹乾:《民辦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現狀調查》,《教育與職業》2015年第1期。
[4]郭琳琳、都敏:《民辦高校基于書院制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模式探究》,《科技展望》2016年第29期。
[5]徐向真、段曼曼:《基于SWOT分析的財會類本科導師制實施狀況研究》,《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