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建筑技術的職業崗位及能力需求為切入點,探析了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構成及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從實踐教學條件、教學設計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具體內容,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建筑技術 實踐教學體系 職業能力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TU-4;G642.4 文獻標識碼:A

建筑技術的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分析

1.職業崗位

準確界定建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職業崗位需求,能夠為實踐教學體系內容的構建及具體實施提供有效依據。根據實踐經驗、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可得出,建筑技術專業是面向建筑工程行業,服務于工程監理公司、施工企業、工程咨詢機構、工程招投標機構、房地產企業及政府監管等相關主體的學科內容,其目的在于培養熟練掌握繪制圖紙、會審程序、測量技術、核算流程、材料編制、工程預算及招投標等知識和技能的施工員、安全員、造價員、測量員及監管員等。

2.職業能力

建筑技術是在社會需求驅動下發展而來的專業內容,作為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其根本目標在于為建筑施工生產第一線培養合格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建筑技術相關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藝術感知能力、審美設計感和創新遷移能力。由此可知,其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更趨向高標準和復合化趨勢,但由于傳統教育模式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容易陷入“唯理論”的教學誤區,忽視了對該專業職業能力需求的認知和分析,致使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為此,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之前,應該首先明確社會對于建筑技術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由此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進而實現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具體而言,其應該包含繪制與識別施工圖、建筑材料應用、建筑造價的編制與計算、施工測量及管理等基礎和專業能力,施工圖的會審與翻樣、施工方案編制及施工現場問題處理等綜合能力。

建筑技術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1.確定層次化的實踐教學內容

首先是基礎技能,該教學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建筑圖紙繪制與識別、測量儀器操作、安全監管技術應用、建筑材料選取及造價預算等基礎性實踐技能,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對建筑基本功能、結構類型、建筑材料與構造、建筑結構組成、施工工藝等基礎性知識的了解和認知,形成基本的知識架構,從而為后續更為繁雜的實踐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一般采用課堂講授與實訓參觀的形式進行。例如,在講述模板工程前,可安排學生對支模施工現場進行參觀,以便其更直觀地了解模板系統的構建、支模的施工過程,而后再進入實踐教學,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其次是專業技能,該部分是實踐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實操訓練,讓學生系統了解建筑施工工藝、操作程序及要領、工序方法及技術分類等各種實踐操作知識,并在與各工種、工序銜接操作訓練中,形成協同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在培養學生進行工程測算、施工技術、施工管理、工程預算及招投標等工種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促進了其職業素養的提升;最后是綜合技能,該部分實踐教學內容是對基礎和專業技能的提煉與升華,其通過建筑圖紙繪制、設計方案制作、材料選擇、施工技藝應用等建筑工程各個階段內容的展示和技能訓練,讓學生充分掌握建筑施工過程中主體部分、分項工程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知識及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組織建筑施工的能力及獨立分析、解決建筑施工中有關技術、測量、安全及管理等問題的綜合性能力。

2.構建“三段式”實踐教學模式

引進校外實訓資源,給學生創造真實的實踐操練環境,讓其身臨其境地去感知和模仿建筑施工的整個過程,不僅有利于其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提升其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由此,構建了“認崗、跟崗、頂崗”“三段式”實踐教學模式。第一階段:“認崗”,學生在校完成建筑繪圖與識別、工程造價與測算、工程施工與管理等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訓練后,可進入校外實訓基地,在真實的建筑工作環境中學習、認知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及管理方法等,從而形成感性認識;第二階段:“跟崗”,學生在完成工程實訓、施工方案編制及組織設計等綜合實訓后,可進入特定的崗位進行現實操作,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應用;第三階段:“頂崗”,學生在達到拓展訓練目標和完成崗位職業資格認證后,可正式入崗,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建筑施工問題,進而實現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加速提升。

建筑技術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

1.實踐教學條件評價

實踐教學條件是建筑技術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更是影響教學質量的基礎性要素,正如建筑工程質量如何,關鍵在于地基的牢固程度。結合建筑技術實踐教學開展的現實情況,實踐教學條件的評價指標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建設情況,如實踐教學實施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管理模式;二是校內實訓基地構建情況,如實訓基地的數量、規模、配套設施及人均占有率;三是校外實訓基地構建情況,如校企合作形式、學生參與實訓操練的頻率、項目任務的合作情況、實訓課程的共同開發、科研項目的合作研發等;四是校內外實訓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如雙師型教師比率、年齡分布、專業結構、職稱狀態、培養計劃等,融合這些評價要素可對建筑技術實踐教學條件進行監控評價,但是根據實際調查分析,多數高校的教學計劃、教學管理、評價及監督管理均由教務處負責,尚未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且校內外實訓基地數量有限,實踐型教師嚴重匱乏,致使實踐教學多數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2.實踐教學設計評價

實踐教學設計評價是圍繞實踐教學內容進行的,是為了實現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設立的,其對于教學質量的優劣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具體而言,其評價指標包括:一是校內實踐教學標準制定情況,如實踐教學項目類型、實踐課程內容、實踐課程所占比值等;二是實踐教學規劃制定情況,如實踐教學目標、實訓課程安排、實踐教學階段劃分、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方法、成績評估方法等。現代教學改革驅動下,實踐教學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視,雖然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細化了教學內容,創新了教學方法,但是鑒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距離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整體規劃還存在較大距離,仍存在上升空間。

3.實踐教學實施過程評價

實踐教學的實施情況與教學質量之間存在最直接的關聯性,而且由于教學過程受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接受能力、教師素質、實踐課時量、理論基礎等多種要素影響,其評價過程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性。為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其評價指標涵蓋了如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實踐教學組織,如教學計劃的完善性、教學管理手段的科學性、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有效利用率、實踐課程內容設計的邏輯性、實踐課時量的充分性等;二是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如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銜接性、教學疑難點的覆蓋率、教育教學管理的秩序性、教學氛圍的融洽性、教與學的互動性等。然而,實踐教學主體各異、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教學方式靈活多變,這些都可能造成實踐教學實施過程的諸多差異,最終所呈現出的教學質量優劣不同,應該結合各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評估。

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體制的加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方法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實踐教學作為影響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發展的關鍵要素,其秉承“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強調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注重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是當前各專業和學科改革發展的主流趨勢,正契合了建筑技術專業對于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本質目的,將兩者融合并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教學質量評價內容的研究更能從整體上把控實踐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梁成艾:《職業教育“項目主題式”課程與教學模式研究》,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12。

[2]于輝、張小強、王強:《建筑技術實踐教學考核與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的研究》,《湖南農機》2014年第11期,第92、94頁。

[3]謝志秦、王成平、吉海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新西部》(理論版)2015年第15期,第37、42-43頁。

[4]黃金鳳:《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和運行機制構建》,《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5期,第17-20頁。

[5]董偉:《高職院校“建筑施工技術”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與探索》,《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年第4期,第39-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