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數據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以陜西中醫藥大學為例實證研究中醫藥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維護,剖析中醫藥高校官微運營與維護的現狀。結果認為,陜西中醫藥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是我國中醫藥高校中的佼佼者,其運營與維護良好得益于政策鼓勵、校方支持、組織完善;中醫藥高校官微的整體影響力和傳播力仍亟需提高。文章最后提出中醫藥高校官微今后的運營與維護策略主要有:立足特色,增強互動;強化內容,注重地氣;關注熱點,引領文化。

【關鍵詞】中醫藥 高校 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6中國高校新媒體藍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高校微信公眾號的數量達到8萬個,其中官微占比34.43%,高校校園微信公眾號覆蓋大學生數量3398萬[1]。據此能看出,微信公眾號已發展成為高校新媒體的最重要載體。研究中醫藥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運營與維護的情況,為其良性運行和健康傳播提供理論參考。

中醫藥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展現狀

1.中醫藥高校官微發展現狀內部對比

清博大數據是中國新媒體大數據的權威平臺,是國內制訂各類互聯網、新媒體、大數據排行榜的權威機構。筆者于2017年2月28日通過清博指數檢索“中醫藥大學”,二級檢索“是否認證:是”;“行業:大學”;“排序:WCI”能得出17項結果,按照最新WCI排名,可見全國中醫藥大學微信公眾號前五排名及相關數據情況。

表1 全國中醫藥大學微信公眾號前五排名數據

2.中醫藥高校官微在全國高校排行的情況

根據清博指數微信總榜,檢索“大學”,二級檢索“周榜”,能得出2017年2月排名第一和排名最靠前的中醫藥高校在全國高校排名狀況如下表2:

據此,能夠看出我國中醫藥高校在新媒體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傳播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和發展空間。

陜西中醫藥大學官微運營與維護的歷史及現狀

陜西中醫藥大學位于發展潛力巨大的陜西省西咸新區,是一所地方特色鮮明的省屬中醫藥高校,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以下簡稱“官微”)的運營與維護主體是由陜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學工部等共同組建的校級新媒體運營機構——陜西中醫藥大學新媒體網絡文化工作室(以下簡稱“新媒體工作室”)。其運營宗旨是“以一種親切、友好且有趣的交流方式,讓您更熟悉身邊的一切事物,更熱愛自己的學校,并努力塑造陜西中醫藥大學特有的網絡文化和氛圍”。

表2 中醫藥高校官微在全國高校二月縣處級一周周榜的排名

1.運營與維護歷史

陜西中醫藥大學官微的前身是“陜西中醫學院教務處”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于2013年5月申請成功,由教務處主管,教務處考試學籍科負責具體業務。2013年7月6日,推出最早一條信息,內容為“下周就進入考試周了,教務處提醒您,認真備考,誠信應考……等”。通過瀏覽早期信息發現,該公眾號主要是發布教務處通知與學校相關的美文美圖以及四六級準考證號等內容,運行三個月,關注量突破5000人;2014年6月,關注量首次突破10000人,達到在校學生全覆蓋。

2.運營與維護現狀

(1)政策鼓勵,升級轉型

教育部思想政治司在2014年7月發布了《關于培育建設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啟動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設工作,探索創新高校學生參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新模式、新機制。

順應時代潮流,2014年9月18日,“陜西中醫學院教務處”更名為“陜西中醫學院”,正式成為學校官微。同年11月,《南方周末》數據實驗室首次發布了高校官方微信月榜(10月份)50強,陜西中醫學院官方微信位居全國第31位、醫藥類高校第1位、陜西高校第2位。2015年4月,陜西中醫學院更名為陜西中醫藥大學,工作室也隨之更名為陜西中醫藥大學新媒體網絡文化工作室。

(2)校方支持,適當獎勵

為鼓勵團隊開展工作,學校領導及各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確立了以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等部門為專門指導部門,并配備多名指導教師。在提供必要經費、工作場所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還額外給予了相關鼓勵措施,例如:①工作室成員每學期記入一門公選課成績;②工作室編輯出質量上乘的優質圖文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③工作室有三好學生和推優入黨的名額;④工作室一年評選一次先進個人,發放榮譽證書和獎金[2]。

(3)組織優化,運營高效

新媒體工作室成立以后,團隊成員由最初的不到10人發展到現有的近50人。部門則從最初的總務部、圖文中心、音頻中心、視頻中心優化為現在的新媒體平臺運營中心、新媒體圖文中心、電臺、電視臺,分別下設二級部門,職責明確、崗位清晰。

官微不間斷推送各類優質內容,包括圖文、簡訊、音頻和視頻等節目,對學校的宣傳、網絡文化的引導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原有微信對接程序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功能,通過關鍵字回復實現了班級課表、學籍信息、就業信息、講座信息等查詢功能,彌補了學校教學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截至2017年3月,官微等價活躍粉絲已達41075人。

中醫藥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運營與維護的發展策略

1.立足特色,增強互動

《通知》提到:高校應倡導新媒體工作室從網絡文化、網絡思政、網絡輿情、網絡技術等內容中選取方向、明確重點、凝練特色。中醫藥高校在特色凝練方面應著重突出中醫藥文化、價值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內容。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醫文在茲”專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國醫·養生”專題很好地突出了中醫藥特色;陜西中醫藥大學的“陜中人物志”則在高校學生的價值引領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然而,作為高校官微,中醫藥高校官微普遍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方面有待提高。

《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年輕用戶更關注“意見的表達和交流”。針對大學生受眾群體的特征和需求取向,高校官微不應是嚴肅刻板的形象,還要注重粉絲互動、后臺留言、留言精選等有效反饋,如此方能增加用戶的活躍度和保有性,進而增加粉絲數量[3]。中醫藥高校官微若在網絡互動溝通方面做足功課,對于樹立品牌和提高受眾忠誠度則起著推動作用。

2.強化內容,注重地氣

面對碎片化信息時代,中醫藥高校官微推出的信息如何博得受眾的喜愛和點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容的選定。以清博指數篩選的中醫藥高校“點贊數”最高的文章來看,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年11月14日發布的《你學中醫的同學每天都在干什么?》點贊數1033;成都中醫藥大學2016年4月21日發布的《成中醫版(南山南)把六十載光輝歲月唱給你聽》點贊數1051,從這些點贊數較高文章的內容能看出,無論從文章標題,還是表現形式均能很好地吸引受眾眼球和點擊閱讀的欲望。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華社調研時強調:基層干部要接地氣,記者調研也要接地氣。高校官微既是學校發布通知公告、信息服務等的權威平臺,也要在優秀學子、基層人物、學生工作等與受眾接觸最多、心理距離最短的對象上挖掘亮點。如陜西中醫藥大學2016年12月12日推出的《人物志|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卻都飽含著溫暖的愛來到這里》主要關注了學校保安、宿舍和教學樓樓管、食堂大媽等群體,受眾閱讀后贊聲一片。

3.關注熱點,引領文化

微信公眾號傳播力提升的關鍵要素之一是推送內容。截至目前,陜西中醫藥大學官微點贊數最高的兩篇文章分別是《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和《傾情巨作·全網首發|青春不散場·陜中大版〈小幸運〉MV帶你重溫潸然淚下的青春記憶!》,兩篇均是結合時下學校熱點話題和社會熱門潮流所推送的獨家文章,依此能看出內容是否是受眾關注的熱點,直接決定著文章的受歡迎程度。

2017年2月24日,王國強在《人民日報》發表《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一文,認為中醫藥學之所以是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緣于其在理論層面與中華文化的同構性及其在實踐層面體現的群眾性,應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4]。對此,南京中醫藥大學官微推出的《杏·養生》系列專題則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將八段錦中的中醫養生保健功法生動地推廣開來,值得其他中醫藥大學官微借鑒。

結 語

2016年9月,全國中醫藥學術新媒體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旨在進一步整合互聯網新媒體平臺資源和學術界優秀資源,形成中醫藥新媒體傳播矩陣,更好地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傳承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5]。同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并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里,我國中醫藥高校新媒體平臺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為國家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與中醫藥事業的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是所有奮戰在一線中醫藥高校官微制作與推廣人員矢志不渝的追求。

參考文獻:

[1]2016中國高校新媒體藍皮書編寫組:《2016中國高校新媒體藍皮書》。

[2]新媒體網絡文化工作室:陜中醫百科。

[3]薛峰:《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建設及運營》,《青年記者》2016年第12期,第83-84頁。

[4]王國強:《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人民日報》(理論版),2017年2月24日。

[5]文雋:《全國中醫藥學術新媒體聯盟在京成立》,http://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