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繪本創意教育特征與教學策略的多元解讀
作者:邵 斐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陜西西安
發布時間:2018-05-02 16:52: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新課程標準向教師提出更新教育觀念、開辟教育資源新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源頭“活水”的倡導,圖文并茂的繪本教材以其形象具體、內容生動有趣、形式簡潔明練等優勢成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補充資源。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其人文素養,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加速實現多元智能發展,文章進行繪本創意教學的多樣化設計,探尋高等教育與教學突破傳統教學方法束縛的新路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 繪本 繪本創意教學 多元解讀策略
基于多元文化的發展背景,繪本以圖文并茂、簡潔明了的方式向人們傳播知識與文化。以往,繪本教學多出現于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程中,試圖利用圖書與繪畫等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與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代人逐漸厭倦文字,青睞直觀感受的“讀圖時代”。優秀繪本恰好能夠以精美的圖畫與深厚的人文內涵對當代高校學生的讀圖需要予以滿足,實現人文課程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精神人格的目的。在高等教育人文教學中,引入繪本創意教學,制訂多元解讀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繪本與繪本創意教育的特征
1.繪本及其藝術特點
繪畫敘事是人類全部文化的發祥源頭,在人類文明中,圖畫早于文字而出現,文字以圖畫為起源。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繪本最早起源于歐洲,并于19世紀后半葉在歐美得到了較好發展。目前,歐美、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繪本發展比較強勢,我國大陸地區卻處于繪本藝術形式與商業運作的起始發展階段。繪本多以圖書為主要載體,基于個人風格鮮明、繪畫藝術性高、文字與畫面相貼合、意境表達能力強等優勢,常帶給人一種精致細膩的藝術感。
文學性與藝術性是繪本最為鮮明的藝術特征。極少的文字敘述要求繪本創作家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與文學功底,可借助精煉、簡短的文字對精彩紛呈的事物與現象實現構筑,以極具藝術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并與讀者語言閱讀習慣及審美價值特征相符。
2.繪本創意教學及其價值體現
文章研究的繪本創意教學是指在高教教育教學中有創意地引入繪本內容,將繪本與專業的課堂教學進行結合,引導教師發散思維,根據繪本特點采用多元教學方式進行繪本的創造性教學,增強學生內在動力,提高其學習能力與人文素養。具體而言,高教繪本創意教學具有以下價值。
(1)培養學生視覺感知能力。視覺感知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感官知覺,在信息識別與分類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是學生閱讀與學習的關鍵。通過語言學習與符號識別,學生可發展自己的視覺感知,在識別視覺符號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技能,形成相應的概念。面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繪本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傳播相關知識,通過人際關系與視覺感知的展示,繪本可與學生進行互動,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的繪本作品分類、事件與插畫可對學生的視覺感知產生差異化的影響,在提供藝術欣賞來源的同時不斷增強他們的視覺感知能力,最終實現對信息處理的優化。
(2)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繪本給予學生的只是全部內容中的一部分,引發學生利用想象力進行完整內容的拼湊,因而,繪本極具啟迪學生想象力的優勢。藝術家在進行繪本創作時,有時還會有意識地埋下一些伏筆,制造的懸念會激發學生進行整理與想象,對繪本的內涵與意義予以豐富,提出獨特見解。繪本創意教學對學生感知圖畫、理解文字的能力,以及由圖畫引發的想象與再創作等予以關注,通過繪本學習,學生會不斷探索與發現新的人文知識,最終實現想象力、創造力以及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3)培養學生社會認知能力。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處于感受不斷發展但尚未成熟的時期,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繪本會對學生的生理、認知與社會性情緒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其中,視覺、聽覺、感覺與運動的發展屬于生理發展;邏輯、推理、感知的發展屬于認知發展;學習熱情的保持、情緒的控制、價值體系的構建屬于社會性情緒發展。高校學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有其特定的目標、成就與關注點。要想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與自我觀點,每個學生都必須化解各個階段的發展危機。繪本以特有的風格向高校學生提供語言模型與視覺體驗,通過繪本欣賞藝術,學生可以獲得相關經驗,在與繪本的交互中實現對信息的尋求,豐富生活經驗,強化社會認知。
繪本創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首先,高教文學作品的創作對象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它以適應高校學生為基本原則。高教繪本是特殊的高教書目,具有高教文學的基本特征,以高校學生為主體,文學宗旨品質高。所以,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對高教繪本中的內涵予以理解,感受其中的學生觀,進而調動繪本資源,豐富知識儲備,拓展教育視野,以此開展高效率的繪本教學工作。
其次,繪本的暢銷增加了高教嘗試繪本教學的一線教師數量,這些教師大多由原本就對繪本有興趣的教師組成,他們通常會嘗試在班中開設興趣課。然而,當前繪本教學尚未被列入高教課程中,大多數教師對這項額外工作的積極性并不高,取得的成效更是少之又少。為了實現以創新為視角的繪本教學,高校教師必須提高對繪本的興趣,尋找繪本教學基本方法,豐富教學經驗,同時,爭取學校團隊的支持,共同探討繪本教學的教學研究方向、途徑與策略,共享研究成果。
最后,豐富創新思維。繪本本身就是充滿創意的作品,其教育功能與價值的發揮要求高校教師富有創新思維,超越語言、跨越文化,向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開放與自由的學習環境,為其創設獨立的想象世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運用創新思維進行繪本意蘊的解讀,通過多樣化的實際操作,具體化、趣味化抽象概念,加速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實現教育藍圖。
高教繪本創意教學策略的多元解讀
1.開放繪本意義的生成
一項作品在完成創作后,文本意義并未被最終確定下來,真正對其確定予以實現的是讀者的解讀。通過鑒賞,讀者可補充文本“空白”與“間隙”,在能動的再創作過程中完成文本意義的最終建構。與一般文學作品無異,繪本意義生成亦具有多元性與開放性,繪本描繪的內容并不完全是真實存在于現實世界的客觀事務,隱含的內容與意義尤為豐富。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繪本時,應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與理解,對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調動,主動填補繪本中的空白內容,積極建構繪本意義。
2.多元化教師對繪本的理解
高教師生對繪本意義的生成有很大不同:其一,教師與學生相比有著更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在理解繪本時進行的理論分析與意義探究會更多,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理性拆分并重組繪本的各個組成部分;其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的繪本閱讀占比非常小,欠缺一定的繪本鑒賞能力,因此會更加敏感于繪本中的文字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繪本意義解讀的片面性,繪本隱藏的細節與信息很容易被忽視;其三,基于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比學生更容易挖掘繪本隱藏的深層意義。因此,教師對繪本的多元理解已成為繪本創意教學中的一把雙刃劍,要求教師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與探索,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繪本內容,尋找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的契合點。
3.尊重學生多元解讀
高校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個人經驗,解讀繪本內容時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每個學生都會生成相異于他人的個性化體驗與理解。作為課程教學的補充資源,繪本難免會帶上教育的色彩,教師在出于某種想法為學生選擇繪本時,已有相應“教育目標”的潛藏,學生在進行繪本學習的過程中必會潛移默化地實現繪本的教育性。在教學環節,教師需尊重學生閱讀與學習的主體地位,保證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引導下暢游于開放的藝術海洋,形成關于繪本的真實感悟與體會,實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繪本教學。
4.多樣化教學設計
其一,設計創意教學活動。繪本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主體,學生甚至有高于教師的繪本解讀能力。教師應發揮創造性思維進行繪本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繪畫、音樂欣賞、戲劇表演、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合理安排教學實踐,向學生提供畫、演、做等機會,對學生參與繪本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予以充分調動。其二,設計創意學習單。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針對性,向學生提供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學習內容,采取自己愿意的方式完成任務。由此,創意學習單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主體性,尊重學生之間的不均衡發展與興趣愛好差異,與其發展規律相符,定位輔助學生自學的設計目標,以開放性對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予以滿足。
參考文獻:
[1]俞佳琪、賈曉霞:《試論繪本在大學人文課教學中的使用》,《現代語文》2013年第12期,第87-88頁。
[2]吳賽麗:《初中美術課堂中繪本創作的教學研究》,《藝術科技》2016年第4期,第389頁。
[3]李超:《小學中高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學位論文,上海師范大學,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