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原動力,是孩子學習的源泉。

“媽媽,咱們今天玩什么游戲?”

“媽媽,你能陪我玩個不一樣的游戲?”

“媽媽,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女兒一系列的追問、質問、懇求下,我每天都會為女兒創設游戲而思索著。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玩有趣的游戲是件幸福的事情。

正值周末,閑來無事。不想讓女兒過多地看電視、電腦而損傷視力,女兒又覺得很無聊。

“媽媽,我們玩點什么游戲好呀?”女兒問道。

“你想和我一起玩變魔術的游戲嗎?”我神秘地問。

“好呀!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女兒著急而興奮地催促。

我取出兩把剪刀,從茶幾上的便簽本上順手撕下兩張紙。“你看,這是一張手掌大小的紙片吧,我用剪刀沿著它的邊上一直剪細條,最后會變出什么呢?”我邊剪紙條邊問女兒。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一條蛇吧?不對,可能是很長的頭發吧?”女兒高興地回答,并嚷著也要剪。

“當然可以,你可以先看看媽媽怎樣剪,自己再慢慢剪,一定能剪出又細又長魔法絲帶的。”其實我對女兒是蠻有把握的。她一兩歲的時候就拿著大剪刀跟我一起剪面條、剪面片、剪餅干,一直以來從未間斷。女兒所有的美工作業都是在我的陪同下親自動手完成的,家里的廢舊報紙,廣告紙在扔進垃圾桶之前都會被女兒用剪刀加工成一樣她喜歡的玩具,在她津津有味地玩膩之后,我和老公才會悄悄地收拾起來丟進垃圾桶。

我認真地剪著細細的紙條,還覺得挺好玩的,也想挑戰一下自己。女兒學著我的樣子,揮動著大剪刀開始變起了魔術。“媽媽,你看我也可以像你那樣,剪的細細長長的。”我邊剪邊告訴她:“我跟你說話可以,但是我的眼睛絕對不會離開剪刀的。我要用心剪,才能完成我的作品。你也要專心致志,在拐彎的時候格外小心就行了”。

用了兩三分鐘,我將一張手掌大的紙變成了一根幾米長的紙條。女兒一看:“哇塞!媽媽好厲害呀我也要剪那么長!”說完后女兒繼續埋頭剪紙。

“哎呀,不好了,怎么剪斷了。”女兒嘆息道。

“沒關系,接著剪,下一根一定會比這一根長的。加油!”我鼓勵女兒

女兒小心翼翼地繼續剪著。還是在拐彎處手一快,或是用力過大就會斷開。可是女兒始終自信滿滿地認真剪著,還不停地說:“媽媽,我一定能行,你要相信我哦!”

聽著女兒這么樂觀自信的話語,我是多么開心。“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超過媽媽。”

女兒已經剪了四五張紙了,旁邊剪出了許多粗細不均的紙條。我剪了兩張紙,手都困得不行了。于是,我讓女兒停下來休息一會再剪。可是,小家伙不肯。“我一定要剪出一根最長的。”

“寶貝,等你的那張紙剪好了,咱倆比一比,看看誰的最長。”女兒愉快地答應了。

“媽媽,我有幾根斷掉的,能不能接起來再比?”女兒著急地問。

“當然可以,不過你得自己想辦法去拼接。”我提出要求

女兒本想用雙面膠來粘貼的,可是由于她平時用完之后不聽勸,不放回原位,所以關鍵時刻找不見。沒辦法,她只好選用透明膠帶。

“媽媽,你幫我粘吧?”女兒懇請著。

“那不行,你自己剪斷的自己粘,因為你要跟我比長短呢。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媽媽看著你。”

女兒艱難地一邊用剪刀剪膠帶一邊把斷開的兩條紙條粘起來,真是有點手忙腳亂。不過,她還是很愉快地在完成。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女兒終于將自己剪下來的斷掉的紙條粘成一根長長的魔法絲帶。她高興極了:“媽媽,我們比一比,看看誰的最長。”

我們兩個一手拉著自己剪的,一手拉著對方剪的。比賽結果,由于女兒剪的粗,我的比她的長出了一大截。

“媽媽,我有個好主意,把咱倆剪的粘一起,就會變成更長的魔法絲帶了。”女兒靈機一動,激動地喊叫起來。

“好主意,我看行。”我隨聲附和

當我們把所有的紙條粘在一起,我倆一手拉一頭,女兒在我的指令下慢慢地往后退,直到兩一個臥室的內墻還沒有完全拉直。女兒開心地拉著紙條又蹦又跳,高興極了。我們拉著紙條魔法絲帶一會當跳繩,一會當長龍,一會當頭發……玩了好久。女兒興致絲毫不減。

晚上十點多,該睡覺了。女兒還想玩,我說收起來明天再玩吧。女兒有點不高興。

她看了看飲水機,對我說:“媽媽,能不能把我們剪魔法絲帶給飲水機上的水桶當衣服呀,這樣它晚上就不冷了?”

“可以,你去洗漱,媽媽幫你完成,水桶一定會很開心的。”

女兒高興地去刷牙洗臉了。當女兒看到水桶被紙條纏得一圈一圈地,心里可開心了。

今天早上,女兒起床后,看了看飲水機上的作品。二話沒說,拿起剪刀又進行創作。這次,她安安靜靜地一個人剪了好一陣子。等我洗漱完畢,女兒提著她的作品讓我看:“媽媽,你看。我沒有剪斷!”

看著女兒剪得又細又長的紙條,一點也不亞于我剪的。我感動極了,趕忙抱起女兒說:“寶貝,你真棒!”

心無旁騖埋頭做一件事,是多么地幸福啊!這就是游戲的魅力,一個能讓孩子樂此不疲的法寶。

游戲不但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培養孩子的集中力、忍耐力、持續力,從而讓孩子變得心靈手巧。作為家長,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