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時代聲樂多樣化教學改革實踐探析
作者:彭雅潔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咸陽
發布時間:2018-04-28 15:08: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媒體時代的到來,更多的新媒體技術開始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聲樂教學亦不例外。新媒體技術推動了聲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革新,引起了一場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的媒體教學方式提高聲樂教學質量與效果,是當前聲樂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文章通過對當今聲樂教學改革新要求的解析,探討了媒體時代給聲樂教學改革帶來的機遇,重點研究了媒體時代聲樂多樣化教學改革方法與措施,以期為聲樂教學的發展與創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媒體時代 聲樂 多樣化教學
基金項目:大眾媒介視野中原生態唱法的研究(項目編號:15XSYK012)。
前 言
媒體時代的到來,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出現,隨著手機、網絡、移動電視、數字廣播等媒體形式的普遍存在,打破了傳統媒體發展的局限,為人們帶來了非凡的視覺體驗。從當前聲樂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師生間溝通和互動較少,久而久之便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煩感。而新媒體具備豐富的表現形式,互動性強、互動方式多,適用面廣,深受學生的青睞。由此可見,媒體時代為聲樂教學多樣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聲樂教學提供了教學方式創新機會。
聲樂教學改革新要求與新媒體技術的對接
聲樂教學內容以聲樂演唱為主,是一門具有較強規律性的實踐應用學科,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聲樂演唱規律,在不斷練習中提高聲樂演唱技巧與水平。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為更好地踐行教育部教學改革要求,聲樂教育開始更加重視音樂的實踐。一方面,要求聲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多彩、豐富充實的聲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另一方面,要求聲樂教學更具時代感和民族性,提倡音樂學科的綜合性教育,激發學生自由創造的靈感,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
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恰到好處地實現了傳統教學改革新要求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對接。新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生順利完成課堂聲樂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對聲樂教育中要求掌握的聲樂理論知識進行提煉,開展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聲樂方法。因此,聲樂教學改革應順應媒體時代發展要求,開拓多樣化教學方式,不斷調整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變傳統聲樂教學形式的弊端,培養學生聲樂學習的興趣,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媒體時代給聲樂教學改革帶來的機遇
拉斯韋爾在其《傳播在社會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到,社會遺產傳承功能是媒體傳播的一項重要功能,傳播可為社會遺產的代代相傳奠定基礎,提供保障。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在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的整個過程中,傳媒技術在任何一次傳播途徑的完善與更新中,都發揮著傳承和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
在傳統媒體傳播形態下,聲樂教學信息傳播受到一定的時空限制,而基于數字技術的新媒體傳播則打破了時空的局限,通過互聯網加強了聲樂教學信息的傳播,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推進了文化間的碰撞與交融。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聲樂教學中,一方面,學生可更加自由地安排聲樂練習,借助于微信、QQ等平臺實現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擴大知識視野,接受聲樂知識熏陶。同時,在媒體輔助作用下,學生通過對聲樂文化的理解,培養聲樂學習興趣,強化聲樂學習技巧,提升聲樂演唱水平。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融合于聲樂教學中,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而這也恰恰是學生所青睞的接受知識方式。
媒體時代聲樂多樣化教學改革方法與策略
1.聲樂多樣化教學的媒體改革方法
根據新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結合音樂教育特點及傳統教育教學形式、方法的優劣,筆者嘗試探索出新媒體教學輔助下的聲樂教學多樣化改革方法。
(1)聲樂個別課程通過網絡技術軟件開展針對性練習
通過網絡技術軟件對聲樂個別課程進行針對性練習,可有效提升聲樂訓練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更加關注學生獨特的聲音特點和個性發展方式,明顯提高不同能力學生的聲樂技巧。但是,這種一對一的針對性輔導難免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因此,引入新媒體手段,通過先進的網絡聲樂訓練軟件,再輔助以微信、QQ等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針對性指導。在新媒體輔助下的多元化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獲取各種最新的音樂信息資源,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音樂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歌曲,根據學生在氣息、發聲、音階、音準等不同方面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并結合訓練前后的對比結果,讓學生更真實地了解自身訓練與表演情況,全方位體會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
(2)聲樂集體課程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進行互動練習
聲樂集體課教學通常是通過小組訓練模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與互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和潛能,開發學生的聲樂創造與創新能力。媒體時代,新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為集體課教學提供了一種更加公平、靈活的方式。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隨機抽取題目,并利用專業軟件進行評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聲樂表演情況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學生也就會更加主動參與到小組互動交流中。其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平臺交流經驗,探討聲樂演唱技巧。最后,便捷的網絡交流平臺也有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平等交流。
2.聲樂多樣化教學媒體改革策略
新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若想最大限度發揮其應用效果,不僅要有好的方法實現新媒體與聲樂教學的對接,而且還要通過合理的措施輔助二者進行有機融合。
(1)增強聲樂教師對新媒體的認識
為有效推進聲樂教育改革,實現聲樂教育方式的多樣化,要求聲樂教師首先應形成先進的聲樂教育教學理念,增強對新媒體的認識,脫離傳統理念的禁錮。當聲樂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新媒體,并在這種思想認識的引導下積極應用新媒體時,才可以讓學生盡快適應新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更加順利地接受網絡學習渠道及新媒體下的學習平臺,使師生形成一種全新的、符合媒體時代發展潮流的良性教育理念。對此,本文認為學校應采取相應措施鼓勵聲樂教師改變教學思想。如通過新媒體聲樂教學競賽,讓教師重視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同時也為教師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媒體技術與聲樂教學的融合方法提供便利。
(2)有效提升聲樂教師的新媒體運用能力
新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要從思想認識上轉變聲樂教師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新媒體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求聲樂教師能夠在這種思想觀念的指導下,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新媒體技術與聲樂教學的有機融合。實踐表明,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若要改革、創新聲樂教學,就必須讓聲樂教師具備運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新的能力,進而使聲樂教學真正符合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對此,本文認為有必要通過培訓的方式,讓聲樂教師掌握更豐富的多媒體網絡技術,提升聲樂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和素質,提高新媒體教學課件質量。為確保培訓結果的有效性,學校還應組織專門的評審小組,對聲樂教師進行考評,針對考評結果給予適當獎懲,鼓勵全體聲樂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并不斷提升自身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媒體技術的能力。
(3)整合校園媒體資源,充分發揮媒體融合作用
隨著媒體時代的到來及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傳統的聲樂教學無法完全從傳統媒體中脫離,而應是在媒體融合中創新其教育教學方式,實現其教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高校應在正確認識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著眼于新媒體技術的長遠發展及聲樂教學改革實際需求,整合校園媒體資源,結合二者優劣勢態的分析,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媒體融合作用,共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與聲樂教學的融合是必然趨勢,而新媒體技術在聲樂多樣化教學方式改革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聲樂教學方式,聲樂個別課程可通過網絡技術軟件開展針對性練習,聲樂集體課程可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進行互動練習。為進一步增強新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多樣化中的效用,還需增強聲樂教師對新媒體的認識,有效提升聲樂教師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充分發揮媒體融合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洋:《全媒體時代聲樂教學方法初探》,《現代交際》2017年第6期,第55-56頁。
[2]李久云:《試析聲樂課堂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當代音樂》2015年第23期,第25-26頁。
[3]張紅霞、周海龍:《試論多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歌劇》2014年第12期,第76-78頁。
[4]楊勝慧:《探析微格媒體技術與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人力資源管理》2010年第2期,第89-9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