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地處城鄉結合部的漢濱區直屬的關廟鎮完全中學標準化建設項目將建成投用,屆時該校將停辦高中,關廟片的將軍初中、區鐵路九年制學校以及早陽鎮的早陽九年制學校、共進九年制學校、前進九年制學校的初中部將整合到這所標準化初中,并整體移交省級標準化高中——漢濱區江北高中統一管理,由一所完全中學變為標準化寄宿制初中,由獨立建制學校變為江北高中東校區,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將實現大幅提升。關廟中學的華麗轉身,是漢濱區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漢濱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發展教育事業當成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堅持優先發展,優先投入,優先保障,通過高起點規劃教育布局、高速度推進基礎建設、高層次打造教師隊伍、高標準提升教育質量, 用奮進之筆書寫漢濱教育發展新篇章,用實干之為探索教育均衡發展新思路。

聚合力,確保教育優先發展

為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合格區,漢濱區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明確了各鎮辦、各部門工作職責,制定并下發了“兩方案一辦法”等文件,圍繞“1458”工作目標,強力推進創建工作。

2017年6月21日,在漢濱區召開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暨“雙高雙普”工作推進會上,區委書記王孝成鄭重表態:“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合格區驗收創建工作,是硬任務,全區上下萬眾一心,堅定信心,堅決打好創建攻堅戰?!?/p>

真正的教育均衡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最薄弱的地方彰顯社會公平。漢濱區對全區各校(園)摸底調查,聚焦薄弱,直面短板,科學編制了《漢濱區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方案》,在區教體局的指導下,全區重點規劃建設131所標準化、信息化、寄宿制學校(其中高中6所,初中、九年制20所,小學105所),三年規劃總投資約為21.95億元。同時按照“一校一品一案一策”的原則聘請專家評審,完善校園建設規劃。

按照“?;?、補差距、塑亮點、爭示范”的總體要求,在規劃引領下,不斷加大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力度,在學校建設用地、手續辦理、報建審批等方面大開綠燈,走活了城鄉教育資源整合一盤棋。

教育要創建,投入是關鍵。漢濱區2017年財政性教育支出14.3億元,財政總支出52.88億元,教育支出占比達到27.04 %。2017年,安康中心城區完成城區教育資源整合提升項目工程11842平方米,完成投資1500萬元。比如漢濱高中初中部與興安初中順利整合,漢濱初中、洪山九年制等104個校建工程建成竣工,棗園、紫荊九年制等58個校建工程開工建設,城區新增學位2500個。依據《漢濱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施設備采購方案》,通過政府統一招標采購,共采購部室657個,圖書156.68萬冊,班班通1640套,錄播教室和校園電視臺25間,鋼琴15架,學生計算機7944臺,教師辦公用電腦4131臺,共合計1.87億元。截止2018年4月初,師生計算機全部按標準配備到齊,所有學校部室全部按標準建齊配齊。

與此同時,大力實施農村中小學“全面改薄”工程,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具_到了“改薄”的底線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設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全區所有學校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正由于區委區政府全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特色發展,全面改善了辦學條件,整體提升了辦學水平。

3年前,學生數不足900人,校舍僅有2890平米的江北辦事處江北小學,通過實施教育資源整合項目,整體遷建,現有校舍13650平方米,學生近1700人,成了一所標準化小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盡全力,著力推進內涵建設

規范辦學行為,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漢濱全面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通過規范教育收費、規范課程設置、規范作息時間、規范學籍管理、積極推進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改革,落實“減負”,推進“高效”,抓實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堅持實施素質教育,把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文化育人有機結合,把教育教學常規工作做實做細,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2017年,城區學校66人以上超大班額比例控制在了10 %以內,2018年秋季將完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前將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問題,科學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國家驗收的重要指標。為了均衡配置教師資源,按照“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要求,實施城鄉一體化辦學,統籌建立了統一的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

2017年,全區共培訓干部476人次,培訓教師5785人次,評選表彰區級教學能手150名、市級教學能手31名、省級教學能手16名。組織了7場涉及585人次的名師送培送教活動,招聘教師171名,面向全市為城區中小學公開選調教師107名。全年安排515名中小學教師進行交流輪崗(支教)。同時嚴格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農村學校教師工作補貼,以及家庭困難教師的各種資助政策,關愛關心教師,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

目前,區級以上三級三類骨干體系教師人數達到1077人次,其中省級教學名師及培養對象6人,學科帶頭人及培養對象12人,教學能手9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及培養對象27人,教學能手214人;區級學科帶頭人100人,教學能手765人,三級三類骨干隊伍體系基本建成。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漢濱區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任務,制定了教育教學質量獎勵辦法,設立了高中教育質量獎、職業教育質量獎、初中教育質量獎、園丁獎和勵志獎。2017年,參加高考人數8179人,本科上線5481人,比2016年凈增685人,增長23.9%。全區中考人均總分363.2分,比2016年人均增加17.2分。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隨機抽檢中,漢濱區中小學語文、數學、體育質量樣本成績高于全國同類學校。2017年,區政府拿出了200萬元作為教育質量獎,極大地激發教師從事教育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各校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培育、放大學校特色亮點,打造學校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推動“一校一品”建設,全區義務教育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新局面。果園小學的“名人廊”與“禮樂廊”、五里高中的“漢字發展歷史廊”、張灘高中的“孔子廣場”、勞動小學的“漢劇知識廳”、培新小學的十大偉人雕像、漢濱高中的校訓石、河東九年制學校的“文化亭”等經典人文育人景觀別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富有教育功能。各校按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體育文化、班級文化、部室文化、食堂文化和宿舍文化。經過幾年的創新實踐,全區學校文化形成了一張靚麗名片。兩年來,該區拿出5020萬元用于重點規劃建設88所標準化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堅持不懈、“兩課兩操兩節兩會”形成常態、藝術教育活動蓬勃開展,尤其是全區各學校的學生社團,有效培養了學生個性特長。培新小學、果園小學、流水小學的新教育實驗開放日活動,彰顯出了營造書香校園、開發卓越課程、推進每月一事的獨特魅力。漢濱區積極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2017年創建省級平安校園2所、市級15所、區級23所、省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3所、市級安全文化示范學校11所、市級毒品預防示范學校3所。

傾心力,提升教育幸福指數

教育均衡的陽光應照亮城鄉每個角落,教育民生的落實程度決定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溫度。漢濱在關愛困難群體、特殊群體教育方面從來都是不遺余力,解決外來務工子女入學、關愛留守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維護著教育的公平和尊嚴。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如何妥善安排好外來務工子女的上學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中心城區每所學校單設窗口,讓“就近入學”惠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結合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數量逐年攀升的實際,確保進城務工子女應讀盡讀,保障了他們受教育的根本權利。近幾年來中心城區新增學位近2萬個,小學、初中入學率保持100%。

2017年,漢濱區先后下發了《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做好2017年秋季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狠抓工作落實,保障了特殊群體入學率達100%,指導各學校完善健全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機制,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和“留守兒童工作室”。

2017年,全區各學段貧困學生全部按政策資助到位,共落實資助資金3350萬元,春秋兩季資助40073人次,23978戶建檔立卡貧困生無一人因貧失學。漢濱區教育脫貧攻堅工作“345模式”被中省媒體宣傳推介,極大的增加了漢濱教育的影響力。均衡教育、幸福教育、和諧教育,漢濱教育的人民滿意度大幅提升;優先發展、加快發展、內涵發展,漢濱教育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同心聚力鑄大業,繼往開來啟新程。走進新時代,漢濱教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以義務教育均衡創建為動力,漢濱教育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駛向教育改革發展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