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理念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通識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為例
發布時間:2018-04-12 08:59:45
【摘 要】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古希臘倡導的一種相對于純粹的職業技能訓練的教育類型,隨著歷代文明更替及民族演繹其稱謂發生嬗變。現代社會人們常說的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等皆源于此。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發展提升至質量的內涵建設,各大高職院校紛紛尋求教學體制的創新和突破,以提升教學質量,使得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下文將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具體分析博雅理念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通識課程的教育實踐路徑,并對此提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博雅理念 通識教育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 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本文為陜西工商職業學院2015年度校級重點課題“通識教育視閾的技術技能型職教文化實踐路徑研究”(編號:15G-04-A07)的階段性成果。
引 言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美國寬松的移民政策吸收了大批勞動力、有技能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由寬松的移民政策所吸納的各國移民帶來的不同的語言、技能、文化、宗教構成了美國的優勢,使得美國這一年輕國家在經濟、文化上高速發展,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之一。1953年,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提出了美國參加國際分工是基于其勞動密集型專業基礎這一全新論點,這一論點不僅引發了國際知名學者對于美國勞動生產率長期居于“世界之首”的討論,更引發了世界各國對于美國職業教育的重新關注。
19世紀末,工業革命及社會發展的層遞,使得美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角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顯,然而美國并未采取拿來主義直接照搬歐洲其他強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傳統路徑,而是結合自身國情,創設了“博雅”取向的課程教學范式。與舉世矚目的德國雙元制模式、英國工讀交替制模式相較,美國“博雅取向” 的課程范式旨在適應新的知識經濟背景,以“全人”與“生涯”為特征的現代范式去融合優化傳統的單純技能培訓。筆者追溯發現,無論是誕生于20世紀初的美國綜合中學,還是之后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提出并立法的生計教育,以至于后來STW (School to Work)與 STC(School to Career)運動等重要職業教育歷史事件,“博雅理念”與“能力本位”始終互相滲透融合,共同見證演繹了美國職業教育史的清晰軌跡。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
(旅游管理方向)發展現狀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旅游業憑借其“天然優勢”,成為近年來陜西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引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亦為陜西旅游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新機遇,陜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均把大幅提升文化軟實力放在了發展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打造國際著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大戰略、大目標。此外,國務院在2016年宣布了在我國將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的重大決定,陜西省是西北唯一的自貿試驗區。據《陜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預測,到2020年,我省旅游接待人數將突破6.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可達到602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6%。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我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和任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則指出:到2020年,中國用人單位將需要1.42億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正是在陜西省作為“一帶一路”橋頭堡進行旅游大發展的宏大歷史背景下誕生進而快速發展壯大,該專業為學校首批開設的高職專業,2011年,被省教育廳批準為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實訓基地為省級示范實訓基地;2013年,被批準為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的實訓建設基地。2013年底,同全球排名第一的酒店管理集團——洲際酒店管理集團共同成立了西北第一家洲際英才管理學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分院。2014年8月,被陜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7年,獲批陜西省高職學校“一流專業”。辦學伊始,本專業的定位就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適應新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已經形成辦學理念先進、培養目標明確、專業特色鮮明、教學團隊優良、培養模式創新的重點專業學校。以酒店管理專業為核心,還帶動了旅游管理、旅游英語和會展策劃與管理等相關專業協同發展。
博雅理念下的通識教育
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
新時期以來,隨著國家層面提出“文化育人”“工匠精神”等教育改革要求并要求融入職業教育的趨勢不斷強化,基于博雅理念應運而生的通識教育再次得到了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作為陜西省首批職業院校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一流專業”,陜西工商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團隊總結了過去幾年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過程,深刻認識到: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信息化進程的加劇,事物各方面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明顯加大。延續過去單純的某一種教學方式或者技能訓練方式所培養出的高職畢業生,已經無法滿足發展日新月異的旅游酒店行業對于新人才的現實需求。
以我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為例,博雅理念引領下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打破了傳統教學課程體系的局限性,強調對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通識教育將給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帶來什么?我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種專業訓練(例如訓練斟酒、疊餐巾花、鋪臺布)的教育,還有關于作為一個個體人的生活的多個領域的知識(幸福、尊嚴、審美、職業認同感)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高業務技能與高心智人格并重,適應現階段酒店行業市場需求的高綜合素養的人才。
基于博雅理念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以社會需求為根本,在深入全面地剖析專業核心能力基礎上,遵循酒店行業相關特點,將博雅教育倡導的廣博知識、優雅氣質、健全心智等培育目標融入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深度認知、了解,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進步及酒店行業最前沿的信息理念,培養他們理性的職業從業精神,使他們客觀了解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現實情況,全面厘清并正確看待個人理想實現與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的日常教學,倡導苦練本能與鍛煉意志并重,職業技能與文化素養同步,注重培養學生個體獨特的、他人無法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博雅理念下的通識教育
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建設
博雅理念下通識教育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應用并不是盲目和流于形式的,正確的做法是:結合本專業的基本特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符合本專業發展特色和教育目的的教育課程體系。
1.創設豐富的通識課程教學內容
在過往的人才培養中,我校主要采取的是“3+2+3+4”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校進行3個小學期的理論素養課程學習,進入合作酒店進行2個小學期(加上暑假),為期6個月的專業綜合實踐,然后回到學校進行3個小學期的管理知識的學習,最后,進行4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理論和技能的提高)。在校期間,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則開設了《旅游學概論》《餐飲酒水知識》《酒店質量管理》《前廳與客房服務與管理》等課程,主要目的是通過專業理論課幫助學生提升職業技術、專業技能。在企業學習期間,學生更多的是在具體的崗位進行具體的工作,通過頂崗實習工作學習技能,基本上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對此,在博雅理念深入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背景下,筆者認為在課程內容選擇上,應該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將通識教育課程與博雅意識融入相關課程體系教育中,使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在滿足學生的職業技術、專業技能掌握的同時,亦能培養學生開闊的思維能力和健康的心性及職業信念,使學生在應對市場就業壓力、頂崗實習不適應壓力和面對較難崗位挑戰時,能及時調整自我心態,成為綜合素養高、全面平衡的準職業人。
2.通識類課程與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融合創新
一方面嚴格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專業酒店管理知識;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打下基礎。如: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性課程、改造和建設跨學科課程,拓寬學生學科基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培養。注重過程體驗、師生互動和知識遷移,使學生形成理實一體的學科視野和自主學習能力。在酒店管理專業開設博雅理念的通識教育課程,應該包含下述方面:
(1)閱讀與口才教育(開設文化素養、演講技能專題等課程)。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基本都需要身居一線與人面對面,閱讀習慣、文史哲知識的貫通、得體地與人交談等能力可以說是對于從業者入門級的要求。
(2)文化與審美教育(開設旅游美學、職場形象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將中西優秀文化內化于心,有能力去感知美、塑造美,進而形成對生活的熱情、高雅的情操和文明的行為方式。
(3)實證與數學推理類(開設邏輯學等課程)。幫助學生掌握統計分析、邏輯推理和的基本方法,修成科學精神,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4)社會認知類(帶領學生到合作酒店景區實地參觀、師生實地教學)。
(5)創意與創新類(開設信息技術培訓、創新教育等專題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意與創新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形成創意與創新的意識與能力。
(6)專業拓展類。讓學生廣泛閱讀酒店管理專業國內外名人傳記,幫助學生尋訪專業領域的杰出人物并與其建立聯系,在此過程中汲取精神營養,自我激勵。
參考文獻:
[1]楊福家:《博雅教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陳雪芬:《淺析美國的STW運動》,《教育與職業》2002年第6期。
[3]盧俊松:《高職院校內涵建設路徑探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10期。
[4]鐘秉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