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臺高職公共英語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
發布時間:2018-04-12 08:44:06
【摘 要】隨著云技術和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云平臺學習模式已經悄然來臨。教學領域也將迎來一場巨大的變革。筆者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拋錨式教學模式,現將云班課和拋錨式教學模式深度結合,探索在信息發展新時代下與高職英語課改目標相吻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云班課 高職 公共英語 拋錨式教學
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產業和云技術的不斷發展,云平臺的學習模式已經來臨。云平臺的學習模式對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筆者在所在院校的英語課堂中嘗試了拋錨式教學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拋錨式教學比較耗時的問題、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負效應問題、小組活動的同伴互評和教師點評問題等等。而云班課顯然為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利用它可以將手機對課堂負效應向正效應引導。云班課的評價考核獎勵功能,充分利用了移動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和新穎教學形式。所以,筆者認為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堂上將云班課和拋錨式教學結合的深度融合在理論上能有效地規避拋錨式教學的缺陷,張揚英語課堂的活力和趣味性。因此,本篇主要研究將兩者的結合運用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是否相得益彰。
拋錨式教學
拋錨式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之一,是以建構主義和情境理論為支撐的。拋錨式教學有時候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到實際的情境中去體驗和解決問題。在實際情境中一旦確立一個問題,整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與拋錨式教學情境認知理論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約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對拋錨式教學的理論和研究作出了貢獻。1992年,在Bransford領導下的CTGV技術小組將拋錨式應用在教學中,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拋錨式教學有兩條重要的設計原則:學習與教學活動應圍繞某一“錨”來設計,所謂“錨”應該是某種類型的個案研究或問題情境地;課程的設計應允許學習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拋錨式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五個步驟:創設情境、設置問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效果評價。
拋錨式教學改變了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身臨其境,面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就是“錨”。學生圍繞“錨”進行自主學習,搜索相關資料,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提供“支架”和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成員之間分享信息、相互探討并進行修改。最后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教師組織同伴互評和教師點評。
云班課
云班課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教學課堂形式。它是以移動互聯網為背景環境,使用手機智能設備開展的一種互動教學新模式。在此平臺上,教師首先在云端創建班課,學生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加入,以此形成一個虛擬的網絡班級。在云班課中,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與教學相關的課件、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源推送給學生。其主要功能有:學生考勤簽到的功能、即時推送消息通知的功能、推送共享教學資源功能、測試功能、推送問卷功能、頭腦風暴功能、作業小組任務功能,除此之外,還有答疑討論功能和評價考核獎勵功能。
云班課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的云端推送功能,可以讓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的需要推送大量的網絡資源,其測試和問卷功能也可以隨時對課堂進行檢查教學,并根據檢查結果隨時調整教學內容進行診斷性教學。趙麗梅(2016)認為:頭腦風暴和討論答疑功能不僅節約時間,而且避免了部分同學由于膽怯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進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云班課的作業小組功能可以使學生以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提交作業,方式靈活。云端對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量化評價,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提供依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云班課的簽到功能,教師可以在課堂的任何時間發起簽到功能,對學生的上課出勤情況進行檢查,這對于高職院校的課堂來說,解決了教師課前點名的問題。以此,云班課將學生與教師、學習資源、學習工具緊密地結合起來。
高職公共英語云班課與拋錨式教學環節融合設計
1.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課前準備相關教學資料的PPT、視頻、圖片、音頻等等,教學資料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與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其次,教師創建云班課,組織學生使用移動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云班課堂。其簽到功能檢查學生課堂出勤情況。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學生的出勤情況進行多次有效檢查。
2.情境創設和問題設定
使用云班課的教學資源共享功能,推送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相關音頻、視頻及圖片等相關資料。以真實的事件或問題進行導入,使學生很快置身于真實的情景當中,并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情景設置,設定“錨”——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在預設的情境中,要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即讓學生面臨一個或多個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然后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組織教學。
3.自主學習
云班課的即時消息通知功能和即時測試功能可以很好地輔助拋錨式教學。教師通過發送即時通知對學生發送學習任務并與學生保持在線聯系和互動。即時測試功能則可以對學生發起測試,對于學生在線查閱的信息及學習成果進行在線測試。云班課的數據終端對測試結果會進行量化分析,使教師可以及時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時給學生反饋和指導,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4.合作學習
王瑜(2015)指出,通過自主學習,學生通過交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且分享各自的觀點,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分組合作學習,學生圍繞錨分享信息并制訂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討論、修改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對于基礎較弱的小組,教師可以通過云班課的推送功能及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幫助者和指導者。
5.效果評價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云班課環境下,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也呈現出多樣性。學生可以通過音頻、圖片、視頻上傳學習成果,先進行同伴互評,再進行教師點評。
6.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可以通過即時測試和即時問卷的形式進行。此外,云班課的應用使得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以“經驗值”的量化形式表現出來。為教師掌握學生整體學習情況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反思與啟示
首先,云班課環境下的教學和拋錨式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兩者的融合極大地挑戰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相一致。其次,云班課的頭腦風暴、即時測驗和即時問卷功能,使教師能及時和學生保持在線互動,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并調整教學內容。再次,云班課可以推送大量的教學圖片、視頻、音頻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知識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或者進行補充教學。而這一點剛好解決了拋錨式教學比較耗時的問題,使得拋錨式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最后,拋錨式教學環節中的效果評價是大多數學生認為比較難的環節。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評價同伴的學習成果,而云班課的功能剛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作出評價,同時參考學習其他同學的評價方式。
當下大學教育的挑戰之一是用差異性的教學包容多樣性的學生,強調獨創性和個性教育體驗,創造寬松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將云班課與拋錨式教學方法進行深度結合,是我們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面的嘗試與創新。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結合一經實踐,便深受師生的歡迎。這種基于移動教學APP的平臺,其功能強大實用,資源兼容性強。教師和學生通過使用移動手機,就可以進行互動教學。同時,也使高職課堂學生使用手機的負效應轉化為正能量。云課堂和拋錨式教學方法的深度結合使用,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學節省了時間。
參考文獻:
[1]高文、王海燕:《拋錨式教學模式》,《外國教育資料》1998年第3期。
[2]古志忠:《拋錨式教學在涉外文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外語電化教學》2006年第4期。
[3]潘丹:《高校“云課堂”建設及應用對策》,《信息系統工程》2015年第4期。
[4]趙麗梅:《“藍墨云班課”在高職院校“兩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5]彭東曉:《“云環境下”英語課堂教學的機遇與挑戰》,《外語教育教學》2015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