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
作者:劉 艷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中雞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09:51: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啟蒙階段,是小學生作文教學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寫作水平、語言交流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中1-2年級的寫話目標定位是: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讓學生輕松寫作呢?作為一位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真正做到讓學生樂于寫話。
一、在閱讀中汲取“精華”
唐朝詩人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是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由此可見,多讀書對寫作有幫助,多讀書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我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記錄本,把自己感興趣的,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這樣通過大量的閱讀,就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說話、寫話中信手拈來,不愁“肚中無貨”。
二、精妙處進行仿寫
仿寫,又叫摹寫。就是模仿某些文章的立意、布局、表現手法等來寫文章。對于小學生而言,“仿寫”就是“照葫蘆畫瓢”。照著原文的樣子,另外選材作文。兒童生來就有“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寫也是低段學生學習寫話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話的無形橋梁。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并且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葡萄溝》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中描寫葡萄茂密的枝葉和五光十色的葡萄時,我讓學生仿照著寫寫自己家鄉的特產。學生甲:柑橘種在山上,綠色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像一把把漂亮的雨傘。到了秋季,一個一個黃澄澄的橘子藏在綠葉底下,好吃極了。學生乙:紅棗種在路邊,到了九十月份,紅彤彤的大棗掛在樹上等著小朋友去品嘗呢!要是你來到我的家鄉,人們準會摘下又大又甜的紅棗讓你吃個夠……
三、單薄處進行擴寫
擴寫,是指對原文進行擴展和充實,把簡略的原文擴展成符合題意的文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一些課文中寫得或含蓄、或簡練,讓人意猶未盡、或給學生留下無盡想象空間和延伸空間的地方來進行擴寫,讓學生寫得豐滿、厚實,還原當時的情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
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觀察PPT中的圖片,然后對第二段進行擴寫。學生甲: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一條長龍,更像一條五顏六色的彩帶。學生乙: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我多想在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歡呼雀躍,我多想在天安門城樓下看一看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擴寫就是對課文中留白部分的再潤色、再創造。由此可見,擴寫在語文教學中相對較易捕捉,通過適時的指導,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寫作能力。
四、結尾處進行續寫
續寫,指從原文出發,遵循著原文的思路,對于原文進行延伸。低年級正是兒童想象活動的敏感期,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寫話資源,讓學生續編故事,也可以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感受到寫話的樂趣。例如:我在教學《假如》這首兒童詩時,讓學生明白馬良的神筆是專門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然后引導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什么?這樣學生就會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續寫,學生甲: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畫一雙眼睛,讓他們也能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學生乙: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畫許多學習用品,送給山區的孩子,讓他們像我們這樣快樂學習……
基于此,我認為在教師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樹立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觀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的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調動學生寫話的興趣,讓孩子體會寫話的成功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喜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我們教師能有序、有法、有趣地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就能為學生中高年級的寫作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