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課上多數學生只聽課,不記課堂筆記,久而久之,這一部分學生在上課時開小差、注意力分散,從而導致成績下滑;還有一部分學生在上課時想記筆記,但是他們不清楚該如何記,記什么,記的筆記就像流水賬,失去了筆記應有的功效。鑒于此,應在數學課堂上對學生課堂筆記的記錄格式、內容、使用及管理等進行全方位指導,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記憶,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復習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幫助。

一、記數學課堂筆記的意義

1.記筆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年齡的原因,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并不健全,上課注意力集中往往只有十幾分鐘到半小時。有些學生表現為多動、注意力分散。由此可見,光聽不記則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上。要想在聽課的同時不開小差,我們要求所有學生要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記好數學筆記,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內容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記筆記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開發智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如能通過提出問題來學習,將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記數學筆記的過程中,把疑難的或上課沒搞懂的問題,及時記錄在筆記本上,便于課外探索、交流,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實現了“問題教學”的延伸。

3.記筆記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數學課堂筆記不是簡單課本內容的搬家,寫的過程是深入思考的過程,是一個提綱挈領,歸納整理的過程,是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課后學生在整理時,補上該記而沒記的內容,使知識系統化;更正課堂記錄不太準確的用詞;添上自己的學習心得、見解等。由此可見,借助數學課堂筆記,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轉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記數學課堂筆記應注意的問題

1.筆記要系統化、條理化。

有的學生因為書寫速度較慢,課堂筆記往往丟三落四,有時記錄的順序也會顛倒,筆記缺乏系統性、條理性。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及時整理,課后筆記是課堂學習的延伸,課后筆記要求學生結合書本內容和課堂筆記進行深加工。

2.筆記要完整、不缺項。

要求學生在整理筆記時首先是把課堂上沒有記下來的內容補充上。如例題的一題多解,老師在講重點例題時,通常在黑板上只板書一種解法進行詳細講解,其他解法往往都只是簡單分析,所以有時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懂,但聽懂到會做還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說聽懂不一定會做。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后及時把上課老師講過的各種解法及時補充完整,及時落實當堂課的知識點。但是,完整并不是繁瑣,仍要求簡潔,中心突出,內容精煉。另外筆記中的各個項目要齊全。例如:我們每節筆記后面都設計了錯題集,這就需要學生課后把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問題及時整理、進行錯因分析,然后給出正確的解法。好多學生不太重視這一流程,偶爾出現空白現象,殊不知落實這項工作將是多么寶貴的財富。

3.筆記要留出副頁。

筆記要留出副頁,副頁的內容,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在家預習時發現自己看不懂或知識遺忘的內容,或預習中產生的個人想法或體會,這些內容都可以記在副頁上。我們要求學生在預習時把自己的困惑用紅筆寫在筆記上。②上課在做練習題的時候,學生即使聽懂聽會某個概念或定理了,但是一到具體應用時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學生都會回答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但是在做題時有的學生就把等于號丟掉了。所以這些容易犯的小錯誤,就要求學生在副頁上及時用紅筆寫下,以便提醒自己。另外聽課時產生的靈感也要及時寫下來,便于課后整理。③學生自己都會擁有一些課外參考資料,對此學生也可從課外資料上摘錄對學習有用的內容,整理在筆記本上。這樣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筆記增彩增色。

總之,整理筆記是把知識深化、簡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帶有濃厚的個人特色,而不是課本的復制。課堂上出現的靈感、疑問、創新思維要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寫在筆記本上;還要總結整理所記內容的布局,是采用結構式、網絡式還是圖表式。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培養了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