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懲戒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規范,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

教育懲戒是手段與目的的結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懲罰方式才是教育懲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懲罰方式不是教育懲戒。以體罰為例,體罰是懲罰方式的一種,指通過對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的行為。體罰有損人格尊嚴,會給學生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反教育的。因此,我們要反對體罰,反對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懲罰,但不能連符合教育目的的教育懲戒也一起反對。

一、呼喚符合教育目的的教育懲戒

如今,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體罰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譴責,以至于很多教師對于教育懲戒這種教學手段根本不敢使用。教育懲戒作為教育手段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深刻反省,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確保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規范。高中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學生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后,行為以及思想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期如果犯了錯誤,教師還只是單純進行批評教育,完全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同時也缺乏力度,所以適當的教育懲戒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正視教育懲戒

1.參考外國教育懲戒的經驗。

比如:美國的某高中,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翻閱色情雜志,教師發現以后進行了制止,可是學生卻不予理會。教師找到了學校的教育主任,將學生帶到了另一個空教室中,在教育主任的面前用教鞭抽了該學生屁股,之后聯系了學生的家長,并向其說明了原因,學生的家長表示十分感謝教師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韓國的某高中,一男生和一女生在班主任沒有注意的情況下發生了違紀行為,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分別用教鞭打了男生、女生各十下,并嚴令其改正,同時又對兩名學生進行了心理上的輔導與安慰。英國的某高中,一名學生逃課,班主任得知后,將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批評教育,但學生明顯表示不服,班主任罰學生在操場上跑3圈,跑完之后在班級外面反思自己的行為。上述案例說明,這些國家對于教育懲戒是贊成的,同時教師們也能夠合理運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懲戒需要在批評教育不起作用的情況下使用,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身心不會受到傷害,并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達到教育懲戒的目的。

2.掌握教育懲戒的藝術。

教師在使用教育懲戒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讓教育懲戒顯得有藝術性,讓教育懲戒的過程充滿教師對學生的愛。高中生正處于叛逆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即便是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身上也不乏有很多閃光點。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的同時要抓住這些閃光點,對學生進行贊揚,這樣就能夠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例如:數學教師正在講臺上講解旋轉與平移的概念,有一名平時就比較活潑開朗的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教師走到他身邊進行了暗示:如果有人在我的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那么我就讓他體會一下什么是旋轉與平移。可是,該學生對于教師的暗示完全不予理會。數學教師就將其叫到講臺前,面帶微笑地抓住該生的肩膀進行旋轉,并告訴學生們這就是旋轉,之后又將該生向前推了一把,告訴學生們這就是平移。在該生回到座位以后,數學教師又補充道:能夠滔滔不絕的學生必定是十分聰明的,如果他能將大部分精力用在學習上,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從此以后,這名學生在上數學課時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績提高得很快。如果掌握了教育懲戒的技巧,就會使其變成一種藝術。

3.教育懲戒實施的原則。

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是為了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目前有很多教師進入到了誤區,完全歪曲了教育懲戒的目的,以致出現極端的狀況。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提高對教育的認識以及自身的素質,要認清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時時刻刻為學生考慮,要對學生有足夠的關愛。教育懲戒的實施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首先,要在批評教育失去作用的情況下使用;其次,要注意教育懲戒實施的場合、地點,不能在大庭廣眾下實施;再次,要結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犯錯心理。

教育離不開教育懲戒,教育懲戒是教師們應有的權利,也是使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因此,要對教育懲戒進行理性呼吁,合理地使用教育懲戒能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回歸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