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在課堂中運用智慧的頭腦和智慧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智力。結合工作經驗,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僅供參考。

一、優化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

智慧教育的融入有利于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將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教師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優化學生學習心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良好氛圍,具體做法是:(1)重樹學習信心,消除懼怕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實例,讓學生感知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2)創設學習環境,強化成功體驗,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戰勝困難的意義和興趣。教師在課堂學習之外要引導學生讀一些數學史,再現數學發展的進程和數學家的事跡,使學生從中吸取力量,得到教益。另外,通過開展數學學習競賽,幫助學生挑戰自我,發展自我。(3)因材施教,改進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水平,尋找適合學生思維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認知結構。

二、強化心理傾向,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熱情,整個身心就會處于積極投入的狀態,這種熱情能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活動,而不會感到學習數學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學既要講科學性,也要講藝術性,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是給學生以知識,更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最適合學習的氛圍,喚起他們求知的強烈愿望。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從各個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抓住導課環節,設置懸念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2)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抓住過程環節,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體驗“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不斷引發學生的情感變化。(3)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多種感官和諧共振,形成深刻印象,強化學習過程,感悟數學魅力。(4)探討新、趣、巧的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驚訝感情——是尋求知識的強大源泉。”學生在驚訝之余,便產生了求知的興趣。“疑”是思之始,教師要在學習中善于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撥動思維琴弦,激發學生情感

要使學生熱愛學習,首先要注重師生情感的交流。一個數學公式的推導,一個新的解題思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規律,都會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一個恰當的表揚,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滿意的點頭,都會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一個正確的回答,一個巧妙的解題方法,一個開心的笑容,也會使教師感到教學成功的欣慰。這兩種情感互相感染,互相碰撞,知識在情感的交流中悄悄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

四、疏導心理過程,培養意志品質

學生能力的提高,要經過緊張、復雜的智力活動,克服遇到的許多困難。為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首先要培養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學習目標。一個人理想越遠大,學習目標越明確,克服困難的動力就越大。其次,在教學中應盡量提供給學生克服困難的機會,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得到提高和鍛煉。教師要利用數學知識的抽象、數學論證的嚴謹以及學習數學鍥而不舍的堅強意志,幫助學生克服厭煩、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困難和問題屬于同一概念,沒有困難就沒有問題。”數學的學習就是問題的求解,智慧教育的融入有利于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將以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

每一節課教學中計分板、計時器的使用,給學生營造一個比、超、追、趕的競爭氛圍,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

總之,智慧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使教者善教,學者樂學,能夠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學效率提高了,成績顯著提升了,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樣,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學習意識增強,創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