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樣年華,詩意人生
作者:秦萬學 西安交大二附中
發布時間:2018-04-12 14:39: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學生正值詩一般的年華。聆聽經典詩詞朗誦,聲情并茂,感人肺腑。走進經典詩歌,一會兒徜徉在詩歌的花園中,香氣四溢,芬芳襲人;一會兒遨游在詩歌的海洋里,胸懷激蕩,心潮澎湃。
我鐘愛的語文是一個談“情”說“愛”的學科。說起情,親情濃濃、友情眷眷、鄉情依依、愛情綿綿。說起愛,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家庭、愛學校、愛同學……這些情和愛,只有在詩歌里才表達得淋漓盡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回味。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表達,讓眾多學科風采卓然;詩意表達,讓我們的生活精彩有味。
回望千年歷史,是詩歌裝點了我們心靈的天空。繁星點點、明月皎皎。每到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油然而生,以至延伸到春節之時,這詩句更讓遠方的游子倍感思鄉情切。每到中秋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依然是最美好的祝愿。記得有一年的中秋晚會,主持人讓余秋雨先生在中秋佳節之夜表達祝福,他思忖片刻,依然選用此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天各一方,月共一輪;人分兩地,情系一心。月亮啊你再高,高不過天;你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對你的思念。
詩歌吟詠,形式多樣。詩與歌相伴,歌與舞相隨,詩有了歌的相伴更有雅韻,詩因有舞的相隨更具靈動。
離別之時情更濃,品味離別詩,深入體會離別之情的豐富綿長。從離別時情感的分類上講,可以說是“一樣離別三樣情”。首先是離別之際的尋常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與友人作別,情意眷眷,難舍難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泣涕漣漣,愛意繾綣,傷痛不已。另一類是作別時表現出的高尚格調,“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本是送別,沒有常情的難舍難分,而是相互的勸慰和勉勵。“青山一帶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還是作別,然而“送君不覺有離傷”,雖是作別,可離而不遠、別而未分,樂觀開朗而又深情婉轉。顯現出有別于常情的高尚格調。意境開闊,心胸豁達,勸勉友人,堅定地走向新征程。其實離別詩還有一類,就像現代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名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離別就像年輕的媽媽和幼小的孩子作別,滿心不舍,飽含深情,孩子熟睡了,不忍驚醒說聲再見,可深情款款,悄然作別,靜謐而綿長。
詩歌表達的情感,從道路的類別上講,不管是山路還是水路,離情別意一樣濃郁,即兩路作別一樣情。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人送別武判官時,在山路作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彎彎,佇立原地,凝視遠方,直至友人消失在視野的盡頭,而眼下只空留下馬蹄印痕一串串。還有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水路作別。江水滾滾東流,詩人佇立岸邊,目送著友人乘坐的船兒駛向遠方,船兒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水天相接處。山路與水路,不一樣的道路,但表達的都是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誼。
吟誦詩歌,享用一生。最是牽掛人心處,原是精美珠玉句。作文當中,動人心者常常是流傳千古的詩句。詩歌是對生活的精心過濾,詩意的表達情感綿長,明凈純潔。詩歌滋潤生活,提升品位。詩意溫潤如玉,意味雋永。
吟詠詩歌,含英咀華。詩歌在心,溫馨在懷。詩樣年華,詩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