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創新策略探析
作者:雷春翠 陜西省寶雞市鳳縣新建路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1:38: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在廣大教師的經驗總結、方法歸納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日新月異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因而,數學教師要與時代共同進步,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數學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照本宣科現象依舊存在,部分教師對教材理解不夠深入。
傳統教學中,教材幾乎是教師授課的全部依據。直到今日,授課內容僅局限于課本的現象依然存在。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理解不到位,在他們的授課過程中并不考慮知識的內在聯系,只是照本宣科,使學生無法進行深入思考,并不能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無法形成系統、全面的思維模式。
2.過于重視形式,忽略教學重點。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和教學模式改革的大環境下,很多教師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在此過程中,有的教師會過于追求多媒體教學的使用,而一些幻燈片過于花哨,圖片、音效、動畫等喧賓奪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會被圖片等外在內容所吸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重形式而輕內容,存在舍本逐末的問題。
3.學生的思考能力未得到充分鍛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利用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而一些教師沒有進行認真備課,不能擔當好引導學生思考的角色,在課堂上占據完全的主導地位,為學生做好了全部的準備工作,因此學生會養成依賴心理,不能自主地學習思考。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表明,填鴨式的教學收效并不好。學生如果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不主動進行思考,那么所學知識將無法被理解、消化并掌握。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了解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就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從以下方面尋求創新,從提高自身水平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各項能力:
1.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多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具體題型運用假設、驗證、逆向思維等方法,幫助學生高效解題。
例如,在講解雞兔同籠問題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籠子里面全是雞(兔),會有多少只腳?然后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繼續思考。學生可以在逐步分析和解題過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假設的方法,達到深入思考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反思和質疑的能力。
在學習新知識和利用已掌握知識解題的過程中反思和質疑是必要的步驟,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和拓寬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反思和質疑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讓學生在產生質疑時可以及時提出并得到解決。此外,還應教會學生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審視學習和解題的過程,從而養成反思的習慣??v向審視即對自己的學習和解題過程提出疑問并思考:這樣理解對嗎?有沒有其他的理解方法?這樣解題的依據是什么?從而增加知識理解的深度;而橫向審視是指參考他人的解題方法:別的同學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他的方法和我的方法區別在哪里?借鑒和學習他人則可以增加對知識理解的廣度。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索能力。
小學在數學學習中處于基礎階段,因此打好堅實的知識基礎和培養必要的思維能力十分重要。這一階段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觀察并思考所學知識和遇到的相關現象,并且培養學生積極提問和質疑的良好習慣。當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問題之后,則應進一步引導其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探索既可以引起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是夯實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應當避免枯燥的填鴨式教學,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上進行高效學習,并培養學生觀察探索和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