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活化、詩意化、實效化的語文教學
作者:王建平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中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1:36: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教學應當追求生活化、詩意化和實效化,做到教文育人,美化課堂,讓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教學。
一、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
第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舉例要切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語文教師應當是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觀察思考,善于類比聯系,從社會熱點、學生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材料,豐富課程資源,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體驗。比如教學《先秦諸子散文》,聯系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助于學生對比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學說。
第二,語文教師要熱愛生活,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傳遞社會正能量。語文教師要教文育人,“育人”是終極目標,“教文”為育人服務。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知識水平和語文各項能力之外,還必須心中有人。即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質。“立己”才能“達人”,實現教文育人的目標,需要教師情緒積極樂觀,精神陽光,以最大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工作,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
第三,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閱讀浸潤人生,閱讀促進精神成長,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說,語文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學生語文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是廣泛閱讀而來的;閱讀不足就會導致語文能力特別是寫作水平低下。
第四,要廣泛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欄目,激起了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也為語文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借鑒。
二、追求詩意化的語文教學
詩意化課堂應是智慧課堂、靈動課堂、活力課堂和生命課堂。這表現為教師教材處理取舍有度,設問誘導啟迪思維,駕馭課堂靈活自如,課堂生成游刃有余,課堂活動輕松自如。
第一,教師要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讓語文教學充滿情感、充滿活力、充滿詩意、充滿美感。“親其師,信其道”,淵博的學識和豐厚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師贏得學生信任并獲得威信的重要基礎,也是語文課堂靈動自然的保證。如果教師沒有語文的基本素養和能力,美化、詩化語文課堂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二,要強調師生平等,營造平等、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的興趣和進取心,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美國學者梅里爾·哈明認為課堂應該是“鼓舞人心”的,而“鼓舞人心”的課堂應該具有五種品質: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流淌著輕松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且健康;自主性——學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并約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學習,沒有被逼迫學習的現象;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覺察——學生是機靈又富于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圍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適應周圍人群的思想與情感。語文教學應該追求這樣的課堂境界,必須踐行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
第三,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語文教學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天地,教師要以“活”的理念,“活”的方法,“活”的內容,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才能啟發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第四,要注重課堂生成,善于靈活變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不可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但應該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作出相應的變動,這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
三、追求實效化的語文教學
第一,要優化教學設計,簡化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的基礎保證。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接著要依據教學目標深入研究教材,選定教學內容,進行問題設計;再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
第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過程。再怎么好的教學設計,再怎么好的教學手法,都要落實到學習主體即學生的學習上。因此,教師要積極落實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抓起,嚴格落實每一個環節的要求;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進行課堂反饋,精當進行課堂檢測,據此及時調整方案。
第三,要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用的時間要適當,安排的內容要適度,不能安排太多的圖文信息,否則會沖淡教學主題,減少學生親近文本、品味語言的時間。
總之,優秀的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培養閱讀習慣,獲得人文素養,體悟獨特生命,感染高尚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