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步語文課堂 欣賞迷人風景
作者:杭 燕 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1:19: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放眼我們的語文課堂,如同趕路一般,師生問答,心急火燎,一個學生站起來,沒來得及思考,立馬就會切換到下一位。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停下匆匆的腳步,讓學生細嚼慢咽,讓學生慢慢斟酌。語文課堂,放慢腳步,方可欣賞獨特風景。
一、放慢腳步,享受朗讀的快樂
“會讀書作為一種目標,就要求語文是一項慢工程,因為長期沒有‘慢’下來,導致‘全國95%以上的孩子不會讀書’。”于永正說。
每一節語文課上,都會出現朗讀得不夠理想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耐心地請他再讀一讀,面帶微笑地教給他方法,請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作示范。在慢行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享受著朗讀的快樂,提升著朗讀水平。班上最差的徐鵬程因為一次又一次的被賞識,因為慢下來的關愛,在每一課的朗讀中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能積極地舉起手,能聲音響亮地讀順課文,更讓我感到高興的是他還能抓住關鍵詞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語文素養的形成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緩慢的過程,只要我們摒棄浮躁,放慢心態,扎實訓練,語文課堂上就會風景迷人。
二、放慢腳步,沉醉文字的美妙
課堂上,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讀,一定要讓孩子多形式多角度去品,在對文本語文進行反復推敲和揣摩之后就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就能享受到語文的風景。
在執教《水》的課堂上,我著力引導學生進行了重點詞語的品讀,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悟出文字的深刻內涵,沉醉于文字的美妙之中。通過關鍵詞的品讀,缺水的苦澀以及對水的強烈渴望深深地刺痛了學生的心,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水的珍貴,領略著語言的獨特魅力,享受著風景的迷人。
三、放慢腳步,品讀細節的精妙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語言的習得,語文課堂要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在語文課堂上,關注文本中的細節描寫,進而引領學生一起品味細節的精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習《愛之鏈》這篇課文時,我和學生們一起細細品味了第4自然段喬依為老婦人修車的過程。如“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手套,兩只手凍得幾乎沒有知覺”“他喘著粗氣,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當他干完活時,兩只手上沾滿了油污,衣服也更臟了”。從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中,學生讀出了喬依竭盡全力,不怕臟、不怕累,真心誠意為老婦人修車,作者將喬依修車的過程刻畫得非常具體,非常生動,讀起來有滋有味,從而讓學生領略到細節最傳神,進而在自己的習作中也會試著進行細節的描寫。語文教學是放慢腳步,水到渠成的教學,是用心設計,欣賞風景的過程。
四、放慢腳步,品味人性的美麗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注重人文內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構建精神生活的活動,是師生精神共成長的重要歷程。語文課堂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如學習《船長》這篇課文,學生讀出了哈爾威船長在災難來臨之前,沒有絲毫畏懼的勇敢美;讀出了船長對婦女兒童尊重的人性美;讀出了忠于職守的執著美;讀出了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而選擇死亡的生命美;更有學生讀出了船長選擇與船共存亡,他心甘情愿地以此為歸宿,是一種幸福的選擇。用自己的真實行動履行做人之道的船長如一座豐碑深深地屹立在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們懂得,作為一個人,就必須履行做人之道。這對于行走在成長道路中的孩子來說,這樣深刻的感悟將是明亮而溫暖的深遠指引。
五、放慢腳步,提升習作的能力
語言文字的學習與積累、品讀與提升能有效地服務于習作教學,每一節語文課堂都必須注重寫作能力的提升,結合文本,進行方法指導;結合文本,進行表達遷移。在每一節語文課堂上,寫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這么說,沒有寫的課堂不能稱為完整的語文課堂。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在文本的導引下,進行表達遷移的提升訓練。
如在課文《愛之鏈》這篇課文的第1自然段,一開篇就通過環境描寫,為我們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極好地突出了喬依遭遇工廠倒閉,妻子快要生產,他迫切需要工作,需要錢的處境。人物的內心和天氣的寒冷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喬依內心的焦急與痛苦。
你們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當心情愉快時,平時不起眼的花兒會讓眼前充滿陽光;當心情不好時,再美麗的花兒也不會引起你的注意。這就是人在不同情緒之下對環境產生的不同感受。
張文質先生旗幟鮮明地提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放慢腳步,摒棄急功近利,擺脫忙碌浮躁,拒絕膚淺平庸,扎實有效牽孩子們的手細讀慢品,斟字酌句,反復思量,提升拓展,欣賞語文世界這道迷人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