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識字教學效率——低年級識字教學初探
作者:楊 俠 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咀頭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5:03: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識字與寫字作為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各科學習的起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開端和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若沒有扎實的識字基礎,隨后的學習將成為空中樓閣。鑒于此,筆者將結合實例,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自己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巧用多媒體,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識字與寫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枯燥的、乏味的,特別是識字單元的教學,學生學得痛苦,教師教得無奈。多媒體的介入,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會為教學帶來一定的變化。比如:在教學《日月明》一課時,我首先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媽給我們起這樣的名字嗎?因為名字的漢字中寄托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期望。在漢字王國里,漢字大王也不是隨便給它的漢字子民們起名字的,名字既要有道理,又要有趣。”同時,利用多媒體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在了解漢字由來的同時,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從而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拓寬識字領域,增加識字量
信息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盡快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教育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實現獨立閱讀的前提是識字,而識字量的累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制約著閱讀的能力與水平。因此,在識字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規定的漢字,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識字數量。如在班內開設“展示臺”讓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讀書中認識的漢字,讓學生當小老師把這些漢字教給其他學生,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評選出“識字能手”,進行獎勵,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與積極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各門學科中涉及的生字遠遠超出了語文課本上的內容,語文老師可以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復習一下各門功課中出現的生字,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處處留意、時時在意、積極主動識字的意識和能力。
三、講究教學策略,提高識字能力
“少教多學”理念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自主選擇、自主思考、自主提問、自主領悟。如果經過學生個體思考可以習得、領悟的學習內容,應該依靠其個人能力獨立完成”。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多思考,在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比如:在教學“鴉、鷗、鵑、雕、雀、雁”時,可以利用圖片、小故事等方法拓展教學的內容。把“鴉、鷗、鵑”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采用歸納識字的方法,先讓學生們明白鳥字旁的漢字與鳥有關。把“雕、雀、雁”這幾個字放在一起,采用演繹識字的方法教學,讓學生發現三個字都有“隹”,引導學生利用字典查出“隹”的讀音、意思,再進行這三個字的教學,效果非常好。在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中學習了“弓長張、立早章、草頭黃……”之后,我引導學生也用同樣的方法把班里其他姓氏編到這首“姓氏歌”里,學生興趣高漲,積極思考,紛紛舉手發言,最終給原來的“姓氏歌”增添了這樣的內容“人可何、文刀劉、草辦蘇、人午仵、絲己紀、木焦樵”。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有了主動識字的愿望,又掌握了識記漢字的方法,形成了獨立的識字能力,識字的效率也就逐漸提高了。
四、加強寫字教學,注重寫字效果
當前的寫字教學中還存在著大量重復機械抄寫的現象,不但沒有提高教學效率,反而造成了“低效率”,以至于有的學生開始抄寫時是正確的,后來就寫錯了。如何提高書寫效率就尤為重要。在寫字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做:首先,避免放任自流。寫字練習盡量在課堂上進行,使學生重視寫字,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指導。其次,循序漸進。提出合理要求,要求學生在寫“對”的基礎上寫“好”,在寫“好”的基礎上寫“快”。
“人生聰明識字始”。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以學生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作為目標,尋找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優化識字寫字教學過程,增強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益,使識字教學充滿趣味,讓學生盡快進入早期朗讀,開辟更加廣闊的學習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