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性子遇上慢性子
作者:楊小璽 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城北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4:59: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丁零零……”上課鈴響了。我拿著教學用具滿懷喜悅地向教室走去,今天是我給新接手的孩子們上第一節語文課。為了讓孩子們能盡快喜歡上語文課,也為了能一點點縮小與其他班的差距,課前我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工作。
“上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一頁。”我目視全班同學后被坐在第一排靠窗戶的一個男孩兒吸引了。他正低著頭,在桌兜里找著什么?我習慣性地走上前。他見我走來,仍不慌不忙地翻找著。“在找什么呢?”他沒吭聲,但我立即明白了——因為他桌上沒有上課要用的語文書。一股無名之火迅速躥上我的頭頂。我努力地深吸了一口氣,站在旁邊看他找書。只見不大的桌兜里堆滿了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書本。他見這本不是,扔一邊,又翻下一本……同學們也都停下來陪我一起等他找書。
“嘀嗒嘀嗒”時間一秒一秒流逝,半分鐘過去了,他還沒找到。急得同桌也過來幫忙找。他的頭藏得更深了,恨不得鉆進桌兜去。可書堆里仍不見語文書的蹤影。不知怎的?那股無名之火燒得更旺了。想想:一天只有一節語文課,一堂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今年的教學時間又很短,和其他班的差距又這么大。我越想越惱,課前的好心情全沒了。“找到沒有?”我怒吼著。同學們聽見我這歇斯底里的聲音也嚇了一大跳。教室里靜極了,連他們的心跳聲都能聽見。可他仍在翻找。小宇宙里的能量越積越多,終于“嘭”爆發了:“課前為什么不做好準備?你干什么去了?你不知道今天有語文課嗎?……”我像一架上足子彈的機關槍,一口氣將槍膛里的子彈全射了出來。他瞪大眼睛呆呆地看著我。傷心、難過、悔恨一起涌上心頭,“嗚嗚”哭起來。這節課就這樣在不愉快中度過了后半節課。
課后和同仁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是個特例。從二年級開始她媽媽(后媽)幾乎每天放學都來學校陪他,他每天也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上學期期末的語文考試,也因他沒寫完作文而導致不及格。他寫作業慢,聽說甚至連吃飯也慢……
天呀!一貫雷厲風行急性子的我,怎么會遇上這樣一位慢性子?我如一團火,他卻如一池水,水火怎能相容?于是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發生了很多“戰爭”“摩擦”。
又一節語文課。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問:“同學們,‘見微知著’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同學們立即齊刷刷地高高舉起手,搶著要回答。有的甚至迫不及待開始說了。我立即暗示大家停下來,讓慢性子的他來回答。因為課前我要求大家做了預習,而且這個詞很重要,也不好理解。他慢吞吞地站起來,支支吾吾半天說不清楚。我怕再上演以前的悲劇(犧牲大家的時間來批評他),于是放慢腳步,冷靜下來,心平氣靜地找其他同學說了一次,然后讓他重復一次。他見我態度好了許多,膽子也大了起來。雖然聲音有些小,但還是完整地重復了一次。我趕忙擦了黑板寫出來。他仍慢條斯理地找筆、翻書。其他快的同學都快寫完了,他還沒開始動筆。有了前車之鑒,我吸取了教訓。靈機一動說:“今天小歐同學值得表揚,他已經寫完了。”他聽見我在表揚他,心里樂開了花,趕忙裝模作樣地寫起來。其他同學一聽也寫得更快了,聽講也更專心了。
回到辦公室,我靜靜思考起來:“慢”和“急”都應有一個度。要是你慢得過度了,那就不是慢性子,而是遲鈍了。急得過度,會變成暴躁。只有剛柔相濟、急慢結合,才會動靜相宜、相得益彰、教學相長。
臨近小學畢業前的總復習這段時間里。時間緊、學習任務重,他也總是跟不上節奏。我想:與其讓他跟其他學困生一樣囫圇吞棗、消化不良,不如讓他細嚼慢咽、充分吸收。于是我規劃好復習計劃,每天復習任務簡簡單單、清清楚楚。自習課上還安排學有余力的同學在他旁邊隨時輔導、幫助,漸漸地他在學習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雖然我不知道在這次畢業考試中,他會用多少分的成績來為自己的小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但在遇上慢性子的這段時間里,我逐漸在改變,我想這應該算是一件好事吧!
今后的日子里我還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學生,我相信,與學生相處更多的是和諧與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