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是21世紀教育戰線的后備軍,是未來的希望和繼往開來的中堅力量。因此,了解青年教師的特點,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校青年教師的特點是:

1.學歷高,但實踐經驗不足。

現在我校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師范生,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也有一小部分青年教師畢業于綜合性大學,都具有深厚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又處于改革開放的信息化時代,觀念新。所以這些青年教師學歷高、基礎好,專業理論功底扎實,新技術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不足。

2.善于思考,富有創新精神。

青年教師都是80、90后,在他們身上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善于思考,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追求“自主、自立、自強”,富于獨創,崇尚新奇,不拘泥于教材和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做到我的課堂我作主。

一、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打造精品課程建設與開發

教師即課程。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講授者,而且還要成為研究者和開發者。新課程要體現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對教材要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創造性地打造精品課程。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參與課程開發的全過程,并且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增減和加工。而跨學科課程的開發,則對教師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

二、開發與建設課程,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人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培養人的核心素養。知識教學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其培養人的素養尤其是核心素養。面對豐富多彩的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真正做到知識教學為核心素養的培育服務,才能體現課程建設與開發的價值。所以青年教師要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把握課程標準,掌握整合教材的能力。備課、授課的過程注重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的過渡。使他們無論是從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還是教學反思能力,都能有較快、較高的提升,成長為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

三、利用課程內容和特點,提高青年教師的育人能力

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青年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的教育智慧。在課程目標實施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把提升學生的德育落實到每日的教學中去。例如筆者在參加學校舉行的教學能手賽課時,授課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通過課前學生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更加自信;通過小組競賽活動使學生更加團結;通過最后的現場配音環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同時懂得關心他人。授課全程關注德育。青年教師是每一所學校的主力軍,將德育落實到日常教學中,提高了青年教師的育人能力。

四、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創造力,豐富課堂設計

課堂設計是一節課能否成功的基礎。作為青年教師,教學經驗較為淺薄,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而設計一堂課就更需要老師不斷琢磨。為了有效幫助青年老師們迅速提高教學能力,豐富課堂設計,青年老師一方面要關注“教什么”,還要關注“怎么教”,更要重視如何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大背景下,只有堅持精心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為工具,以能力為本位”,才能夠成就精彩課堂。

例如筆者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4 Where is my schoolbag?整個單元圍繞著一條主線進行,以Tom為主人公進行一系列的教學設計,因為上學忘記帶學習用具,Tom放學回到家到處找東西,說明Tom是個粗心的孩子,他的好朋友Jack和Tom一樣,物品的擺放沒有具體的位置,也是經常找不到東西。有一天兩個人去了好朋友Jim的家里,發現Jim的房間物品擺放整齊,兩人羨慕不已。回到家后兩個人分別把各自的房間收拾得整潔有序。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寫一篇關于Tom房間的介紹。整個教學設計過程,聽說讀寫都有涉及,層層相扣,每一個環節銜接緊密,讓學生感到這一個單元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體信息感特別強,掌握知識也是水到渠成的。

青年教師繼續成長,需要我們為其搭建一個平臺,課程的建設與開發就是為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平臺,助力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