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道家智慧 彰顯學科魅力
作者:黃 闖 西北大學附屬中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5:37:4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老子的《道德經》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部百科全書,充滿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生和教育智慧。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習、借鑒、巧用老子的教育智慧,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效率,彰顯學科魅力,具有獨特作用。
一、“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培基固本,立柱架梁
《道德經》第63章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最基礎的是知識,是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的常識,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一步理解現代社會的公民道德規范和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學會適應社會發展、順應時代要求、自主規劃人生的相關知識。掌握包括概念、觀點、原理等知識,是優化學習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下大工夫做好。
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善心善治,平等相待
《道德經》第49章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尊重學生不同意見,平等善待每一個學生,教學民主,是教師的基本品質,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前提,是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基本原則。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在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充滿民主氣息的教育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我在講必修二第二課民主決策時,有不少同學都認為我國的重大決策都是少數領導說了算,老百姓起不了多大作用。怎樣對待學生這種觀點呢?我的做法是,首先肯定學生不唯課本、聯系實際、獨立思考、勇于質疑的優秀思維品質。其次是肯定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再次是與學生一起分析產生這種觀點的原因。再其次是向學生介紹了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大量實例。最后才是和學生一起學習討論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力所能及地參與民主決策活動,樹立制度自信。
三、“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教之有常,施之有度
《道德經》第23章說:“希言自然。”第5章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36章說:“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的這些話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我們為人處世必須尊重規律,服從規律,切勿我行我素,急躁冒進,盲目蠻干。教育更是如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充分認識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心理、智力、體能等方面的發展潛力,針對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同時,力求采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學生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四、“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科學謀劃,未雨綢繆
《道德經》第64章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我們常說,教學要有目標有計劃,要認真備課,要備教材、備社會、備學生、備方法、備手段,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和環節。教學要遵循教育規律,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采取學生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刻苦鉆研,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行為和過程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創造性活動,是師生共商共建共享的過程,不乏頓生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可能出現失誤甚至失敗,也可能在課堂上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未雨綢繆。
五、“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道德經》第2章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43章說:“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17章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教師既是經師,又是人師,教師既要教學生成才,又要教學生成人。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