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作者:劉玲利 陜西省神木市錦界第二小學
發布時間:2018-04-12 15:2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程改革第一次明確把培養學生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之一。是因為數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數可以用來表達和交流,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身邊的事物,也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中描述了數感的主要表現與要求,包括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給予解釋。那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數感呢?下面淺談一下個人觀點。
一、聯系實際生活建立數感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自然的數感環境,也能讓學生在數的認知上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逐步發展學生關于數的思維,理解生活中數的意義。
如在《認識1千克和1克》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質量大約是1千克和1克的物體來稱一稱、掂一掂,4個蘋果大約是1千克,1個2分錢的硬幣大約是1克,一袋大米重25千克,一袋方便面重60克……把這些計量單位與實際生活中的實物聯系起來,學生就很容易準確判斷。
二、在表達和交流中形成數感
讓學生學會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是數感的具體表現。數感培養也可以通過觀察和描述的方法來實現。
1.觀察身邊的事物,有哪些是用數字描述的?如,身份證號碼、學號、電話號碼等相關的信息可以表達一定的信息,也可以用(2,3)表示第2列第3排。
2.從別人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發現信息也是形成數感的一種方法。比如百分之百中獎,今天的溫度是20攝氏度,這道題我有5%的把握,我只吃了這個蘋果的三分之一。
三、在算法中增強數感
良好的數感能使學生了解數與數的關系,也可以快速辨認出數的大小,知道運算的結果。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對估算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內容:
1.加強口算練習并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基本運算技巧。如:400×500,可以先聯想4×5,再在后面增加四個0;而99×100=(100-1)×100=100×100-1×100=10000-100=9900。
2.運用估算是培養數感的好方法,但是估算的結果是不唯一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例如,淘氣有29根小棒,笑笑的小棒是淘氣的12倍,笑笑有多少根小棒?
29×12≈30×12=360(根)因為29<30,所以笑笑的小棒比360根少。
29×12≈29×10=290(根)因為10<12,所以笑笑的小棒比290根多。
所以,笑笑擁有的小棒應該在290~360之間。
四、在實際應用中深化數感
運用數感解決實際問題是數感高層次的表現,數感的核心是把數字、運算知識及其簡便性運用到需要數字推理、分析的問題中。
例如:在教學我們去春游的實際問題活動中:尋找合適的旅社、租車問題、設計路線、時間安排的問題。學生從多角度考慮。設計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自己設計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學生解決問題時,運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細致周到地考慮到每個方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完善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建構起數感。
所以說,人們只有將知識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理解它,才能使數學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生能夠用自己對數的理解去認識和解決社會生活,反之,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與了解又會強化數感的形成。
總之,數感是心靈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數感應當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數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體驗現實,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無疑會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有助于學生數感培養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數感發展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數感的建立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數學教學的長期基本目標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