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當前職業院校《經濟法》的教學方法,仍然以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這與時代的發展、人才培養的創新不相符,因此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文章對該方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期望通過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以促進《經濟法》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經濟法》 PBL 案例雙軌式教學法 教學策略

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的內涵

1.PBL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把學習放在真實的、復雜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從而深刻理解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該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學生合作為基礎,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且在情境化的條件下最有效。與傳統教學法相比,PBL教學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能夠自主、積極地學習知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另外,它還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歸納總結與邏輯推理能力、語言應用及表達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并應用典型的經濟法案例。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陳述自身觀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獨立分析案例,課前查閱相關資料,激發其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討論問題,形成相應的案例分析報告,實現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2.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的內涵

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理論講解,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則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該教學法的應用需要對教學教案進行重新設計,首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案以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重新設計;其次分析該教案的實際應用效果,對教學教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最終獲得符合雙軌制教學目的的高職院校經濟法全新教案。這種教案的編寫特點就是在編寫過程中將知識點貫穿于選取的案例之中,整體教案設計以案例式為主導。每個案例所體現的知識點都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的設計以PBL為主,設計問題時需要保證問題的情境化和案例化,對設計的問題進行反復論證和推敲。有研究表明,雙軌式教學法體現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與教學理念,通過模擬真實的案例背景和現實問題情境,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成員互助過程中,分析解決問題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完善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習新的知識要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經濟法》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特征,創建學習情境,使學生清楚地明白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聯合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經濟法》教學方法單一的局面,同時也緩解了因學校資源的有限而減少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問題,在理論、情境與案例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學生的法律思維,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提升《經濟法》教學的實用性。雙軌式教學法的整體構架見圖1。

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實施

1.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的全新規劃

采用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必須以“應用”“實務”作為主旨構建課程教學體系,以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質及知識結構、就業需求作為定位《經濟法》教學課程目標的重要檢驗標準。培養的學生掌握直接應用型知識,具有第一線實踐能力。在內容繁瑣、專業性極強的《經濟法》教學中,合理選取市場管理、市場行為、市場主體等技術性、實務性的教學內容,真正實現學法、懂法、用法,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階段:基礎知識積累階段

《經濟法》的課程內容包括了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合同法、競爭保護法律、票據法、產品質量法、會計法、證券法、經濟糾紛處理法等基本知識,使學生對于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有一個適應過程,目的在于積累基礎知識。

第二階段:案例滲透教學內容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就可以對一些經濟法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案例進行淺顯的分析。

第三階段: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實施階段

在該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知識結構,提出相應的問題對案例進行分析,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經濟法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力。

2.教學流程的實施

(1)典型案例選擇

教師進行《經濟法》教學案例選擇時,應選擇典型的案例、教師選擇的典型性案例不僅要能夠吸引學生參與討論,而且要理論融入案例,讓學生更快掌握,理解也更透徹,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當然,教師在進行案例把握時,應把握準確,保證不突兀,案例講解的時間合理劃分,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計劃,通過典型案例的講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獲。如:選取的案例為發生較多的互聯網集資案件。案件詳情:2010年7月,寶礦公司轉型發展電子商務業務,寶礦公司自2009年起以點廣告返利及電子商務等各種運營模式進行違法經營,以會員投資額10%—25%的高額回報吸引發展各級代理商,通過代理商以高額返利的方式變相吸收社會公眾存款,利用后面會員的投資資金返還前期會員的投資返利,目的是使寶礦公司股東及各級代理商通過維持公司運營而實現持續非法牟利。

(2)結合選擇的典型案例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結合選擇的典型案例——互聯網非法集資案件,分析案件發生的背景、成因、觸犯的法律、管制措施等,將《經濟法》相關理論、制度和現實中的經典案例聯系在一起,采用PBL教學法,教師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非法集資如何正確地界定和劃分?一些理財型的保險和非法集資是否有相似之處?高額返利的就一定是非法集資案件嗎?等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快地理解知識和記憶內容。在教學之前,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查找資料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以提出自己的見解。課堂上學生先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進行補充。

(3)創設情境,模擬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上述案例為背景,構建模擬法庭,讓學生進行陳詞,闡述各方的觀點,在這個模擬審判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應用互聯網非法集資的法律知識對這個案件進行分析,經過辯論得出如下結果:該案件為非法集資案件,提供的虛假項目只有項目名稱,沒有項目的實體運作,承諾高返利,后投資者支付前投資者的本金及利息,和傳銷類似。根據涉案的金額,作出具體的宣判。

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擁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他們思考的角度不同,在整個案例的討論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應鼓勵學生在課外收集一些案例,對課程理論進行論證與旁引,證實理論的正確性。這樣在整個課堂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經濟法思維。

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的成果與啟示

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將PBL教學法和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法相結合,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展他們的專業素質,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另外,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創設的教學情境,加強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符合《經濟法》教學目標。通過分析該教學方法應用前后的教學效果可知:應用該教學方法之后,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態度端正性、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及期中與期末成績的考核均得到了顯著提升,期中期末的考核中學生的優秀率提高了20%,法理分析能力和案件分析能力全面提高。通過課堂案件的模擬與演繹和案例的透徹分析,拉近了學生和將來工作崗位的距離,同時對《經濟法》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備課要著眼于社會與時代接軌。但是PBL——案例雙軌式教學法由于處于初級的應用階段,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該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適合時代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高職院校就業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裘小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創新運用》,《廣州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第117-119頁。

[2]隋父蒞:《經濟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經濟視野》2012年第12期,第10-11頁。

[3]李雪梅:《討論式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組織實施》,《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0年第16期,第3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