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校很多課程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但評價理念滯后于現代教學觀;評價指標設計多站在教師教的角度,與當代課堂教學變革在價值取向上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相違背。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上,應用“以學評教”的評價取向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尤為重要。

【關鍵詞】以學論教 翻轉課堂 教學評價 指標體系

何為“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由教師或教師團隊自行創建視頻;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課堂上完成小組討論、實驗和作業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教”與“學”的順序作了顛倒,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過程的組織方式。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習伙伴,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究的主體。教師需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設計教學資源和教學環節,組織有效討論;學生需在課堂前后完成知識內化過程,主動參與課堂討論。

翻轉課堂的本質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從單向傳授知識、把控課堂節奏和學生學習進程,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習環境的設計師,教學正逐步從“以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

2.評價理念的轉變

教育評價活動的目的離不開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教人育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能促進教師和高校的發展,通過教師自身的發展來影響、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長遠發展,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

3.評價標準的轉變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強調的是知識和能力的獲取,而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是學生學習行為與結果,而不是教師行為與特征;是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而不是教學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是學生成果與學生成功,而不是教學輸入與資源。

如何“翻轉”

1.學會利用現有課程資源?;ヂ摼W上的文本、課件、視頻、討論等教學資源豐富、水平高、可選擇性強。在制作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學會選擇,利用好已有的優質教學資源非常重要。不能簡單以為“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而忽視了由此引發的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的內涵和價值取向。

2.合力打造課程團隊。高校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打破了陳舊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并以此為契機,深化教學研究、促進教師成長。學科組和教研室組成研究團隊,共同設計優秀課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產生智慧碰撞,逐步形成學校的課程資源庫和問題庫,進而推進教師團隊的共研共建。[1]

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學質量評價的核心,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學評價活動得以有效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1.構建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用于翻轉課堂模式時,存在以下問題。

(1)期末考試比重大,過程性考核占比小。高??荚嚳己四J奖壤ǔJ?0%期末考試成績+30%平時成績(考勤+作業)。這種比例分配不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注重過程性學習的要求,翻轉課堂預習環節也缺乏相應的評價指標,無法檢驗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2)協作能力反饋較少。翻轉課堂強調協作學習,通過學習小組任務分工、互動討論等環節達到學習目標,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形成團隊意識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評價體系缺少這一評價指標。

(3)以教師主觀評價為主,缺乏學生互評。學生是翻轉課堂的主體,相互評價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溝通有重要作用。目前的評價體系以教師評價為主,缺乏學生之間的互評。

(4)評價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目前平時和期末評價仍以考核理論知識積累為主,很少涉及更能反映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并符合素質教育和“全人”教育所倡導的預習、實習、實踐、討論、協作等能力目標要素。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評價及反饋等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內容往往被忽視,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投身教學方法改革的積極性[2]難以被調動。

2.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原則。構建一套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向性。導向性原則是評價指標體系制訂的關鍵。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學生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合理制訂學習規劃。

(2)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影響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的眾多因素中,有些可以用客觀的量化標準來衡量,有些則不行。因此,應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實施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3]

(3)多元化。課堂教學活動是充滿活力的師生交往與互動過程,不同的學科類型要求課堂評價標準不應是統一、封閉的。在構建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時,應結合不同學科類型課堂教學活動的特點,從不同的維度和側重點設計課堂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真實可靠的評價結論。

(4)可操作性??刹僮餍詻Q定著評價指標能否在評價實施環節易于掌握,有效落實??刹僮餍缘脑u價指標體系有明確的界定和依據,評價主體能較快根據評審情況綜合打分。

3.評價內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評價內容包括兩大維度:學習效果和學習環境。學習效果是指學生經過學習,掌握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取得的成果,是證明教學質量最直接的證據。

4.評價類型。以學習為中心的高校教學評價秉持綜合性評價理念,通過不同的評價主體和信息反饋源(學生學習結果評價,學生、同行、專家評價與自我評價),來獲取全面的教學信息。

5.“以學評教”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思路?!耙詫W評教”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學所引起和促成學習行為的表現、狀態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4]我們認為,具有針對性、能動性、多樣性、選擇性特征(見表1)的學習行為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表1 實現有效教學學習行為的主要特征

有效教學的學習行為四個特征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其中處于基礎性的內在學習行為特征是針對性,而能動性、多樣性及選擇性則是在學習行為針對性基礎之上的外部表現。

6.評價指標權重的設置方法。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權重設置常采用層次分析法,此外,還可采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評價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并通過一致性檢驗(表2)。

結 語

目前,教育評價已經進入“發展性教育評價”的建構時代,設計能夠體現指標體系個性化和彈性化的、科學合理的、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是建立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關鍵?;ヂ摼W時代實體課堂的質量與存亡取決于教師的教育理念與創新能力,與時俱進即與時俱變,“以學論教”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將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參考文獻:

[1]李玉民:《翻轉課堂:何以“翻”得“轉”》,《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第22期。

[2]嚴正宇、周凌翱:《“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學過程設計與評價方式分析》,《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3]劉強、周林、郭珂:《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研究綜述》,《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5期。

[4]陳佑清、陶濤:《“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設計》,《課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