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學期開學,5歲的小麗走進了家門口的新幼兒園——武功縣西關幼兒園。“以前縣城西邊幼兒園少,公立幼兒園只有一家,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有這么大的公立幼兒園,收費也低,我就趕緊把娃這學期轉過來,不用每天再騎著電動車接送她上幼兒園了,只要走不到10分鐘就到新學校,我們老人接送方便省心多了!”小麗的爺爺說。

在咸陽市武功縣教育局長李堅看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就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體現。”教育局堅持公辦民辦并舉的原則,“雙管齊下”整體推進學前教育,形成了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民辦幼兒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體系,為幼兒的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條件,讓武功學前教育迎著新時代的曙光,不斷前行。

資源“活起來”,入園不再難

小麗家門口的西關幼兒園是武功縣教育局投資220萬元,利用閑置校舍原鎮西小學改建的新幼兒園,2018年3月第一學期就招生160人,大力緩解了縣城以西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是武功縣“解決城區入園難工程”的一個縮影。

“我們幼兒園到9月份就能多招近300名幼兒,到時候全園將有600多名幼兒,將有效緩解轄區內3個行政村、12個校區的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武功縣幼兒園園長郭化媚自信地說。

讓郭化媚自信的底氣來自該園的擴容改建工程。始建于1971年的武功縣幼兒園,是縣城最大的公立幼兒園,但近年來隨著入園人數的增長,就近入托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武功縣教育局多方協調,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將原屬于縣房管所占地1500平方米的舊家屬樓劃歸縣幼兒園用于擴容改建。此外,教育局還積極爭取普集法庭閑置地方,投資建80萬元,擴建陽光幼兒園,徹底解決了城區適齡幼兒“入園難”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將其他部門的用地為教育所用,需要做各方面的協調,但看著孩子們在家門口有學上,還是很值得。”李堅說。目前為止,武功縣三年累計完成投資8500萬元,新建改建園舍面積3.2萬平方米,軟化活動場地3.5萬平方米,添置幼兒教玩具5400臺套,新增幼兒學位410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98.83%。全縣公辦幼兒園從2011年的2所增加到現在的32所,90%的適齡幼兒都能在家門口就近接受優質學前教育,初步建成以普惠性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公辦幼兒園的數量和學位數上去了,服務也要跟上,武功縣教育局從2016年提出“三供一接送”即:供餐、供宿、供暖和校車接送。其中公辦園的校車接送成為難解決的問題,校車好買,但有A照的全職司機難找。為此縣教育局投資360萬元,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配置校車21輛,實現公辦園“三供一接送”全覆蓋。村民郭振清為一個鄉鎮幼兒園提供校車服務,校車是他之前在外打工掙錢買的,他說:“自從有了購買校車服務政策,我不用再外出務工,每天按時接送孩子們,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很有意義。”

“我們蘇坊學區內有三個鄉鎮公辦幼兒園,以前沒有校車的時候,孩子們上下學不方便,現在利用社會資源,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配置了校車后,孩子接送到家,方便了家長,增加了鄉鎮入園率。”武功縣蘇坊學區主任魏團理說。

成長自己就是推動學前教育

在有16年學前教育管理經驗的侯普順看來,武功縣的學前教育越來越注重內涵建設了,現在不僅硬件投入到位,對教師培養也很“給力”。侯普順先后任武功縣實驗幼兒園院長和陽光幼兒園院長,這兩個幼兒園在他的管理下分別評上省級示范幼兒園,如今他又調至新建的德雅幼兒園,這所幼兒園建設標準是按照省級示范園的硬件標準建設的,侯普順未來的目標是將德雅幼兒園創建為武功縣第三所“省級示范幼兒園”。

“硬件工程很好做,但軟件工程要做好是需要時間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幼兒園發展的軟實力,我們縣城專業的幼兒園教師本身很少,很多都是轉崗教師,縣里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還是下了大力氣的。”侯普順說。

武功縣教育局在實施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工程中,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兩項工作,做細幼兒園校本研修,鼓勵各幼兒園選派教師去西安、咸陽、寶雞等地幼教名校聽課和參加講座,邀請省市幼兒教育專家開展培訓,組織實施幼兒教師技能大賽,依托縣教育培訓中心累計培訓幼兒教師420人。

2014年,張顯由小學數學教師轉崗為陽光幼兒園的幼教老師,4年間,她的學習足跡遍布全國各大城市,成為能唱能跳的教學骨干,學習歸來后,她和同事在武功縣的各個鄉鎮幼兒園留下了分享交流的美好記憶。張顯說,“縣教育局對我們幼教老師的培養力度很大,我們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付出的越多收獲得就越多,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以自我成長來推動武功學前教育的發展。”

主動服務“激活”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每年春秋開學前,教育局通過縣電視臺新聞媒體公告欄目、告學生家長書等宣傳方式向家長和社會告知民辦幼兒園資質情況,這對我們民辦幼兒園來說是鼓勵和信任,引導家長選擇安全健康的民辦幼兒園上學,弘揚了民辦幼兒園的正能量,教育局真是處處為我們著想。”群星幼兒園園長李小國說。

民辦幼兒園經過快速發展,增加了學前教育的資本投入,緩解了入園難的問題,但也存在諸如過度宣傳、教學小學化、培訓不到位等問題,武功教育局以服務為主,主動出擊破解民辦幼兒園發展難題,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普惠性教學水平。

在具體管理中,武功縣教育局堅持分類整治原則,建立摸排登記機制。在教學指導上,縣教育局堅持“三個一”的工作制度:民辦幼兒園負責人每月向所屬學區主任匯報一次工作,學區主任每月到轄區民辦幼兒園檢查一次工作,民辦幼兒園附近的小學校(園)長每月到民辦幼兒園指導一次工作。這一舉措,讓民辦園有了“依靠”和學習的“榜樣”。

“幼兒需要在游戲和活動中認知體驗,不能強加純粹的知識性教學,過早的學習小學知識,不利于孩子們成長,隨著園里的教學理念轉變,幼兒活動確實做得越來越好了。”3月13日,大韓中心小學校長鄭寶龍來到許家村小明星民辦幼兒園例行指導工作。自從小明星幼兒園有了學區的管理和優秀教師團隊的引領,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百姓的口碑好了,入園率也隨之增高,目前入園幼兒已有210多名。

此外,縣教育局每年暑期安排民辦幼兒園教師參加為期7天的縣級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和園長管理水平培訓,培訓率達百分之百,提高了民辦幼兒園教師業務素質和水平。隨著在民辦幼兒園召開觀摩會、定期開展公民辦幼兒園結對幫扶、送教等活動,規范了民辦學前教育機構辦學行為,提高了辦學品位,增加了武功人民對“幼有所育”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