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紫陽縣毛壩中學高中非畢業班近千名“紅軍戰士”踏上前往江西紅色圣地的旅途,親身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跟隨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步伐去繼承和發揚“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精神。

當天下午2:00,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舉行此次研學旅行的開營儀式,陜西紅都研學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開營儀式上,于都縣政協副主席袁尚貴、市旅發委調研員郭安民分別為遠道而來的旅行團致歡迎詞。

于都是全國著名的“嗩吶藝術之鄉”。儀式上,長征源小學“紅娃嗩吶藝術團”的小娃娃們穿上了紅軍裝,吹響了一只只銅色的小嗩吶,給大家帶來了《十送紅軍》。

高亢嘹亮的嗩吶聲,配合著振奮激昂的鼓樂聲,一曲《十送紅軍》將當年于都人在于都渡口對紅軍的依依送別之情吹進了眾人的心里。

“晚霞映紅于都河,渡口有一只難忘的歌”。伴隨著一陣悠揚的歌聲,長征源合唱團的緩緩走上舞臺。

長征源合唱團在開營儀式上演唱了氣勢恢宏的紅色經典——《長征組歌》。整個組歌由《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10個部分組成,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不屈不撓、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歌頌了紅軍艱苦卓絕、英勇奮戰的英雄氣概,頌揚了中國革命史中具有傳奇色彩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當年紅軍夜渡于都河的八大渡口之一東門渡口,這里已不是舊時的模樣。長征出發地紀念園講解員老師向研學團講述了當年于都人民傾其所有建造浮橋,中央紅軍星夜渡過于都河的動人故事。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沖擊。

研學團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真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重溫艱難困苦的長征經歷,回味厚重深沉的歷史記憶。

紀念館里陳列的一件件展品仿佛在訴說著這里過去發生的一切,激勵著廣大學子緬懷先輩的光榮事跡、發揚長征的偉大精神。

踏著革命先輩們的足跡漫步于紀念園,這里有那段崢嶸歲月留下的紅色記憶和不朽誓言。

該校此次研學旅行將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恢弘氣勢,再前往“紅色圣地”瑞金,重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征程,最后一站到達長征的出發地——于都,將帶領同學們體驗“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艱辛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艱險。本次集體旅行,將在游中學,學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學并舉,知行合一,在旅途中去了解我軍光榮的革命歷史,回憶在崢嶸歲月里革命先輩們面對重重困難也要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紫陽縣毛壩中學作為紫陽首個開展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學校,對將來在全縣各中小學推廣具有積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