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生:“減負”要從5個方面下手
作者:柴葳 劉博智 劉曉蕾
發布時間:2018-03-16 14:46:1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北京3月16日訊 今天上午10點,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在談到如何“減負”問題時,陳寶生說,減負不光是教育戰線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減負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減負要從以下幾方面減:一是從學校教學減負。這些年,學校減負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有人講叫作“校內減負校外增負”,這句話反映了一定的實際,但也有偏頗。偏頗在哪里?我們有一些減負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減負辦法是簡單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評估。學校減負,主要是加強科學管理,把減負的任務落實到學校教學的各個環節,作為一個突出問題來解決。
二是校外減負。主要是規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頓各類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補充,要整頓的是違規的部分,超前教、超前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
三是考試評價減負。考試評價減負就是要改變評價方式,完善學業考試辦法,建立素質綜合評價制度,不允許以分數高低對學生排名,不允許炒作高考狀元。這是考試評價減負。指揮棒要讓它正確起來。
四是老師教學減負。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后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五是家長和社會減負。整個社會都要提高教育素養,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成功觀,使我們的減負工作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基礎。這些年各種成功學、培訓機構的廣告滿天飛,帶來的結果就是家長的口袋空了,學生的負擔重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亂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長需求的理念到處流傳,給家長制造焦慮,給孩子制造負擔,這種現象絕不允許。全社會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學,那些培訓機構炫耀的培訓成績單、廣告、廣告詞,很多都是雞湯加忽悠。雞湯喝得眾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這是不行的,不聽忠告聽忽悠,負擔增加人人愁。要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教育素養,不要聽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辦事,讓他們健康成長。



